<

“*”,《说文解字》释“厚也,害人之艸”,是指一种气味浓重、药效强烈的害人的草。其实,*在中医学中应用非常广泛,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概念,但因指意不确而时常可见滥用、泛化现象。

病因之*即外*

①特指“疫*”。即具有强烈传染性并可引起广泛流行的一类致病因素,也称为*气、戾气、疫气、疠气、乖戾之气等。

致病特点:一气一病、具有潜伏期、病情重、传变快。

新冠属中医学“瘟疫”“肺疫”范畴,病因为感受“冬温之*”,病位在肺,从口鼻而入,侵袭肺络;核心病机疫*袭肺、邪热壅肺、*热闭肺。

②指某种有*的致病物质。如蛇兽*、虫*、漆*、药*、有机磷中*、安眠药中*等。

③指导致急、危、重证候的六淫邪气。即六淫邪气在聚集、蕴结、壅阻等状态下,表现出“厚”的特征,即浓烈的强烈的损伤极大的致病能力,并能使人体产生急、危、重症证候的一些*邪。如寒*、热*、暑*、湿*等。致病特点:起病急骤,传变迅速,变化多端,病情险恶,强特异性。

病名与证名

以“*”命名的病证,《金匮要略》“阴*”“阳*”为感受疫*,内蕴咽喉,侵入血分的病证。阳*以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为特征,阴*以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为特征。病情均属危重状态,与现代疾病对照,尚无明确结论。

《时病论》“时*”发颐,由时邪疫*客于三阳经络,出现项、腮、颌、颐等部位的肿痛

《三因方》“脏*”脏中积*之痢疾;《济生方》“脏*”指便血,“血清而鲜者,肠风也;浊而色暗者,脏*也”。

病理之*即内*

内*是指内生之*,系由脏腑功能失常,气血运行障碍,机体的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以致邪气亢盛而成内*。如瘀*痰*湿*等。特点:病情复杂、病程漫长、胶固难解。

内*耗伤气血损伤正气又易感染外*。两者互为因果,既是疾病之因又是疾病之果,互相作用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又可衍生新的病证。

药物

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在于利用其偏性来驱除病邪、协调脏腑功能、纠正阴阳失调,这种偏性就名为*。即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特性。

《类经》中指出:“药以治病因*为能。所谓*者以气味之有偏也。”

如:*芩、*连偏寒以治热性病证;附子、干姜偏热以疗寒性病证。

如:苏子、莱菔子沉降入里适用于气势上逆之证;柴胡、升麻升提走表用于病势下陷之证。

药物*性:《本经》提出了药物“有*、无*”的区分,《内经》则对药物有大*、常*、小*的描述《本草纲目》大*、有*、小*、微*、无*;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皆将中药*性分为“大*”10种,“有*”42种,“小*”31种。

大*:川乌、草乌、马钱子、巴豆、斑蝥等

有*:制川乌、天南星、甘遂、朱砂、全蝎等

小*:地锦草、吴茱萸、皂角、水蛭等

?

图文丨急诊内科*静聪

编辑丨**办

原标题:《中医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a.com/cwrybw/12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