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熊一昌,今年67岁,年以前妻子连续几次手术,我也摔伤住院,高昂的医药费让家里一度揭不开锅。   那时,我感觉自己无法承受生活的重担,一度丧失了生活的信心,甚至有了轻生的想法。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我家被评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了低保政策,每月的低保金,解决了生活上的燃眉之急。进档之初,村干部主动找到我,了解我发展产业的想法。我思前想后,只有有了固定的产业才有稳定的收入,靠打点零工仅能维持温饱,并且不是每天都有活干。在脱贫攻坚驻村工作组的引导下,结合自己家有林地适宜种植中药材的实际,在年11月初,买来天麻种子,在自己的山林地里种植。     由于技术不到位,当年满怀希望种下的天麻,次年刨开一看,有的没生长,有的长出来但果实很小,天麻产业以失败而告终。而且还折了本钱。看着我种植天麻失败了,村两委班子及帮扶干部上门给我分析失败原因,并在乡里组织的中药材种植培训班上给我报了名,还组织我到文阁乡海坝村天麻种植基地学习他们种植技术。年11月份,我再次在屋后两亩林地里栽种天麻,由于技术到位,管护到位,功夫不负有心人,年天麻喜获丰收,卖了余元。这样的甜头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     天麻丰收后,帮扶干部再次到我家讲解中药材种植知识,按照种植方法,我在天麻地里套种了一亩多益母草、独角连、草乌、藤乌等中药材,经过两年的管护,目前中药材长势喜人,丰收在即。按照市场价计,这批中药材价值余元。在发展中药产业的同时,帮扶干部们又引导我搞养殖,为我争取了养殖补助买了一头母猪、两头仔猪,一年下来母猪产仔卖了元。两个仔猪基本都长到了斤,按照市场价,值1万多元。我心里明白,这样的成果里既有我自己的辛勤汗水,也饱含帮扶干部对我的鼓励和支持,没有他们我不会有今天。如今,生活充满了希望,我打算把在外打工的儿子叫回来,扩大中药材种植,争取在致富路上走得更远更好。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闵建华编辑 刘诗雅编审王璐瑶王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a.com/cwpzff/15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