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痹通药酒透皮给药小妙方,好用
透皮给药优势 1.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避免胃酸和消化酶对药物的破坏和降解,避免了胃肠道给药的副作用; 2.减少给药次数,*副作用小; 3.发现不良反应时可随时中断治疗; 4.药物以相对恒定的速度进入体内患者易于接受; 5.降低医疗风险更加有利于祖国医学的发扬光大。 痹通药酒透皮疗法定义 痹通药酒透皮疗法是将医用敷贴作为治疗性载体,使用痹通药酒,配合相关中药制剂(针对不同疾病,施治不同对应部位),通过药物的渗透、吸收及经络穴位作用,快速实现局部与整体治疗效应,达到诸病外治的一种治疗方法。 痹通药酒透皮疗法适用范围 1.颈、肩、腰腿痛:包括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炎等。 2.儿科疾病:小儿发热、咳嗽、哮喘、腹痛、腹泻、肠炎等。 3.妇科疾病:痛经、闭经、乳腺炎、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 4.胃炎、胃溃疡、呃逆打嗝、胃下垂等。 透皮给药穴位的选择 透皮给药治疗点的选择亦即穴位的选择和针灸疗法是一致的,也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选取贴敷的穴位,并力求少而精。此外还应结合以下选穴特点: 1.选择离病变组织或器官最近、最直接的穴位贴敷药物; 2.直接选用阿是穴贴敷药物; 3.选用经验穴贴敷药物,如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小儿流涎;威灵仙贴敷身柱穴治疗百日咳等。 透皮给药引经药的选择 透皮疗法,药物从外而入,气味轻淡之品不易收效,因此临证时除了选用主药辅药外,还需辨证选用适当的引经药或赋形剂,以加强药物的穿透力,引导药物上下升降,直达病所。 1.病在胸膈以上,尤其在头面部,常用*酒调药,使用痹通药酒更好。酒性升提,况痹通药酒内含有草乌、当归、高良姜、丁香,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温经止痛、散寒通络、抗炎镇痛的作用。 2.病在胃肠属寒者,多用生姜汁调,亦可用痹通药酒调,因其含有高良姜、丁香,味辛热入脾胃经,为治客寒犯胃,胃冷呕逆及伤生冷饮食所致腹痛、吐泻之要药。 3.病在肝胆,多用醋调药,因醋之酸性可引药入肝。 4.病在肾,可用生理盐水调药以引药下行。 …… 16个痹通药酒透皮给药小妙方 1.风寒感冒 麻*、桂枝、杏仁各10g,甘草6g(按比例打粉备用,每穴3至5g,以下处方同此处理),用痹通药酒调,贴膻中,大椎。 2.寒包火感冒 麻*、杏仁、石膏、荆芥、防风、羌活各10g,甘草6g,用痹通药酒调,贴大椎、天突、膻中。 3.虚寒感冒日久不愈 麻*5g、制附子15g、细辛3g、羌活10g、荆芥10g、防风10g,用痹通药酒调,贴神阙、膻中。 4.外感风寒咳嗽吐白痰或鼻涕痰液呈水样者 小青龙汤(白芍、干姜、五味子、麻*、桂枝、姜半夏各10g、甘草、细辛各6g),用氨茶碱针和痹通药酒调,贴膻中、定喘、肺俞。 5.毛细支气管炎 *芩、川贝、杏仁、苏子各10g,白术、茯苓、炒山药各15g,地龙、僵蚕、全虫、蝉蜕、甘草各6g,水湿重者可加葶苈子,用痹通药酒合蜂蜜共调,贴膻中、肺俞、定喘。 6.久咳无痰 麻*、制附子、干姜各10g,细辛6g,取其粉3-5g,再加 嗪10mg,用痹通药酒合蜂蜜调,贴膻中、天突、神阙。 7.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地丁、连翘各15g,桔梗生、甘草10g,大*、*连各5g,取其粉后再加 嗪10mg,用蜂蜜合痹通药酒调,贴天突、膻中。 8.疱疹性咽峡炎 大*1g、芒硝0.5g、*连1g、 0.4g,加阿昔洛韦两片,用痹通药酒合蜂蜜调,贴双涌泉。 9.秋季腹泻 苍术、炒白术、石榴皮、赤石脂、丁香、肉桂、吴茱萸、干姜等份,用痹通药酒调,贴神阙。 10.受凉腹泻 丁香、肉桂、吴茱萸、车前子、制附子,用痹通药酒调,贴神阙。 11.生理性腹泻 参苓白术散用痹通药酒调,贴神阙。 12.肠系膜淋巴结炎所致腹痛 元胡、肉桂、制附子、丁香、白胡椒等份每份取3g,用痹通药酒调,贴神阙。 13.急性乳腺炎 穿*胶囊1粒、如意金*散3g、丹参1g,用痹通药酒调,贴局部。 14.痛经 气滞证:柴胡、木香、香附,用痹通药酒调,贴神阙。 血瘀证:当归、红花、莪术、白芍,用痹通药酒调,贴神阙。 宫寒证:制附子、干姜、肉桂,用痹通药酒调,贴神阙。 血虚证:当归、熟地、川穹、赤芍、*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母草,用痹通药酒调,贴神阙。 15.颈椎病 生草乌、生川乌、生半夏、细辛、制乳香、制没药(即疼痛粉)每样取5g,加葛根素针痹通药酒调,贴大椎、肩井。 16.肩周炎 生草乌、生川乌、生半夏、细辛、制乳香、制没药(即疼痛粉)每样取5g,加葛根、川芎、丹参、鸡骨草共5g,用痹通药酒调,贴阿是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a.com/cwrybw/10948.html
- 上一篇文章: ldquo坐骨神经痛rdquo太
- 下一篇文章: 中医特效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