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

是一座城市与每个人建立联系的方式,

老字号也成为这记忆中最深刻的部分。

福林堂,

昆明本土的老字号,

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是云南现存最古老的药店。

8月26日,

条形码报道了百年老品牌“福林堂”

68件商标即将被拍卖的新闻,

很多市民纷纷表示惋惜。

昨天(8月27日)上午,

条形码记者再次联系了

福林堂董事会秘书,

可是依然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不过在昆明学院白沙河实训基地,

记者见到了李荫,

他是福林堂第11代子孙。

在李荫的家里,他向记者讲述了他与福林堂的那段历史。

说到福林堂,这个对于他和其他后人都有千丝万缕感情的老品牌,他有说不完的回忆。不过,当提到福林堂商标即将被拍卖的时候,李荫的情绪突然变得很激动。

福林堂第十一代后人李荫:“作为开发者的后人,我们是不主张随意拍卖的,作为民族无形的资产捐给国家,是无法用价值计算的,是无价之宝,是家族十代人打造的。如果拍卖那就失去它原来的价值,它原来要打造中医的仁术,服务百姓的东西就丢掉了。”

李荫的父亲李存仁曾在福林堂制药,虽然后来李氏后人几乎没有人再在福林堂工作,可是对于祖辈们打造福林堂的初衷,后辈们都十分敬仰。

李荫表示,关于草乌,父亲李存仁自己就是试验品,不断地改药,煨一个小时以后拿出来尝一尝,自己尝了以后才端给病人,每一种药都是长期积累形成的。

李荫:

康熙年末,老祖们来到大板桥安家落户开始行医,一世祖李德就是其中一人,那时的他便开始自己上山采药,给人看病。

道光初年,五世祖带着六世祖李荠林来到昆明北郊马家营落户,李荠林后来在北郊马家营一代种了很多杏树。

年,李荠林建立了昆明福林堂老字号,名为李福林堂。过去的中医被称为“仁术”,仁慈得为病人看病、医治。当年昆明遭大水,不断有生病的灾民来到福林堂,李荠林便为他们义诊。

李荫:“你来看病我不收你钱,你大病种五棵杏树,小病种三棵,所以福泽杏林是从这里来的,老字号!”

福泽杏林是李荫对于

“福林堂”品牌由来的回忆,

到后来,

光华街上的福林堂才渐渐进入大家的视线,

十代人打造的老字号,

越叫越响。

年,昆明爆发瘍子病,昆明城“十室九空”,李荠林不幸染病去世。便请了姓周的管事先生来料理事务,长孙李保卿管账,次孙李保真负责制药。

年,兄弟俩买下光华街沙朗巷子2号大宅院作为中药的加工和制药作坊,兼住家。

李荫:“当时的家族业,基本上所有人都投入家庭的制药经营中,从老哥俩经营以后,我的曾祖父李保真为了保证福林堂有两块匾,亲自赴川、陕、广西、广州采购药材。”

年公私合营后,李荫的祖父李炳然成为老门市的经理,父亲李存仁在店内制药。成立南坝中药材加工厂,作为药剂师的他就去那里工作。当时的福林堂生意已经极为红火。

李荫说,公私合营以后,只有第九代和第十代两代人,对药精心炮制的传统一直没丢,十代人打造的品牌。

后来的福林堂越做越好,

可是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

李荫也有一些隐隐担心。

年,他来到光华街的老店,可是发现店内的牌匾竟然只剩下一块。而牌匾上的内容是祖辈们流传下来的制药心传,也是福林堂百年品牌的内涵所在。

李荫表示,他们这个家族可以说是儒学传家的中医药世家,只能从经营者自身去找原因,不能够把这些老字号的使用权随意拍卖。

福林堂发展至今,倾注十代人一百多年的心血。面对福林堂商标即将被拍卖,还有一部分担心源于害怕品牌流失。

因为对他们而言,福林堂早已不只是一个品牌,而是老字号老手艺的传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a.com/cwrybw/12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