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小哨社区守住青山得到金山银山掌上春
掌上春城讯6月至10月,是小哨社区菌农们最忙的时候。宜良县狗街镇小哨社区是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山村。从年开始,为了让“沉睡山林”变成村民的“摇钱山林”,小哨社区开始实行“包山拾菌”,越来越多的山民“靠山吃山”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不只是小哨社区,在脱贫攻坚战中,昆明市使精准脱贫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在各县区实施退耕还林、生态护林员、生态效益补偿、生态建设专项工程,让老百姓守住青山,得到金山银山。发展林下经济靠山吃山小哨社区村民刘自明已“包山拾菌”20多年。目前,他包山面积达亩,还开办起农家乐。小哨社区实行的“包山拾菌”模式,让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88万元,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能否稳定脱贫,产业扶贫是关键。昆明市依托退耕还林巩固成果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相关配套政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包括林菌、林药、林花、林禽、林畜、林菜、林蜂等模式。目前,全市已形成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四大类型,涵盖林药、林菌、林花、林苗、林菜、林禽、林畜、林蜂、野菜采集加工、野生食用菌采集加工、城郊“休闲体验”等多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全市共发展林下经济98万亩,其中林菌62.7万亩、林药3.2万亩、林下养殖2.8万亩、森林景观利用及其他28.5万亩,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7个,培育省级林业龙头企业5家,培育林农专业合作社8户。林下经济发展带动农户5.45万户21.72万人,户均受益增收元。通过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了不砍树、不破坏生态也能致富。林果并重产业富民“合作社不仅经营核桃、中药材,还有野生菌、蔬菜。我们供种苗,包回收,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积极为社员量身定制脱贫增收、合作致富项目……”这位侃侃而谈的大哥叫李忠义,他成立的禄劝忠义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核桃—中草药复合模式经营,核桃林内间作云木香、附子、草乌等药用植物,打造亩的核桃林下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直接带动50户贫困户从事相关产业,实现脱贫。合作社一头连着众多分散经营的农民,一头连着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李忠义的合作社把社员种植的产品全部回收,通过药、农企对接和电子商务等多种途径,广泛开拓销售市场,不但解决了中药材等农产品卖难和价低的问题,更能保证社员种植收益。年以来,合作社统一回收农户中药材余吨,与云南白药集团、昆明道地药材发展有限公司、昆明益生药业有限公司形成固定合作关系,还通过淘宝、乐村淘、京东、1号店等11家电子商务平台销售产品。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昆明市大力发展核桃、板栗、青花椒等特色经济林,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据统计,近3年来,昆明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从退耕还林项目中获得的直接收入为:寻甸县元、禄劝县元、东川区元。退耕还林群众在享受国家政策补助的同时,还发展了持续增收的后续产业。在禄劝县、寻甸县、东川区共实施特色经济林果建设45.18万亩。把部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为生态护林员,是做好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具体举措。以来,昆明市从国家林草局争取资金万元,选聘名生态护林员。这一政策的实施,惠及禄劝县、寻甸县、东川区个贫困村的户贫困户,多贫困人口,户均实现增收元。就业、保护生态、脱贫致富,“生态护林员”已成为各地贫困户脱贫的一个新职业。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杨阳责编:李冬雨实习编辑:黄璐编审:周晓雪终审:李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a.com/cwsltx/15669.html
- 上一篇文章: 官兵帮我们养出了一窝金鸡新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