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药师基础知识第1015单元练习
方剂学第十单元安神剂 一、A1 1、天王补心丹中的三参是 A、*参、丹参、沙参B、*参、丹参、玄参C、人参、丹参、玄参D、人参、沙参、玄参E、*参、沙参、玄参 2、天王补心丹的功用是 A、滋阴清热、养血安神B、养血安神、清心除烦C、滋阴养血、两调心肾D、镇心安神、清热养阴E、清心安神、滋阴养血 3、安神剂不适用于 A、健忘B、怔忡 C、惊狂D、癫痫 E、神昏二、B 1、A.麦芽B.*连 C.知母D.生地*E.木通 1、朱砂安神丸中具有泻心火作用的药物是 2、酸枣仁汤中具有滋阴清热作用的药物是 2、A.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B.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 C.肝血不足,蓄热内扰证 D.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不足之失眠症E.肝阳上亢,肝风内扰证 1、朱砂安神丸的主治病证 2、天王补心丹的主治病证 3、酸枣仁汤的主治病证 答案部分 一、A1 1、C天王补心丹组成包括人参、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当归、五味子、麦冬、天冬、柏子仁、酸枣仁和生地*。所以三参是指人参、丹参和玄参。 2、A天王补心丹的功用是滋阴清热,养血安神。 3、E安神剂适用于各种神志不安的病症,如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烦躁、惊狂、癫痫等。 二、B 1、B朱砂安神丸中的*连:直泻心火。 C酸枣仁汤 知母滋阴润燥,清热除烦,为臣药。 2、A朱砂安神丸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失眠多梦,惊悸怔忡,心烦神乱,或胸中懊(忄农),舌尖红,脉细数。 B天王补心丹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心悸怔忡,虚烦失眠,神疲健忘,或梦遗,手足心热,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C酸枣仁汤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虚烦失眠,心悸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 方剂学第十一单元开窍剂 一、B 1、A.牛*、麝香B.犀角、麝香 C.朱砂、犀角D.牛*、犀角E.牛*、栀子 1、安宫牛*丸的君药是 2、至宝丹中的君药是 2、A.牛*清心丸B.安宫牛*丸C.紫雪D.至宝丹E.苏合香丸 “温病三宝”中 1、长于清热解*的是 2、长于息风止痉的是 3、A.苏合香丸B.清暑益气汤C.安宫牛*丸D.青蒿鳖甲汤E.牛*清心丸 1、适用于温热病的是 2、干热闭之轻证的是 答案部分 一、B 1、A安宫牛*丸方中牛*清心解*,豁痰开窍;麝香通达十二经,为开窍醒神之要药。二药清心开窍,芳香辟秽,共为君药。 B至宝丹 方中犀角(水牛角代)清心凉血解*;麝香通达十二经,芳香开窍,为君药。 2、B安宫牛*丸长于清热解*;紫雪长于息风止痉;至宝丹长于芳香开窍。 C安宫牛*丸长于清热解*;紫雪长于息风止痉;至宝丹长于芳香开窍。 3、CE本题考查的安宫牛*丸和牛*清心丸的鉴别应用。二方都可以清热开窍,解*,用治温热之邪,内陷心包,身热,神昏谵语,烦躁不安。 安宫牛*丸由牛*清心丸加味而成,主要是清心开窍,泻火解*,起凉开作用。适用于温热病。 牛*清心丸,由牛*、朱砂、*连、*芪、栀子、郁金组成。主要是清热解*、安神定志,适用于热入心包、神昏谵语、烦躁、惊厥等症。其清热开窍、安神祛痰的作用稍逊于安宫牛*丸,适用于热闭之轻证。 方剂学第十二单元理气剂 一、A1 1、越鞠丸的功用是 A、行气通阳B、行气消痞C、行气散结D、行气解郁E、行气止痛 2、下列哪些药物是苏子降气汤的组成药物 A、苏子、茴香 B、紫苏叶、茯苓C、前胡、茯苓 D、桂枝、当归E、厚朴、前胡 3、以下哪个药物是旋覆代赭汤中的君药 A、大枣B、半夏C、生姜 D、旋覆花E、代赭石 4、苏子降气汤中含有的药物是 A、前胡、干姜B、桂枝、生姜C、厚朴、甘草D、苏子、茴香E、苏叶、茯苓 5、具有宣肺降气、清热化痰功能的方剂是 A、越鞠丸 B、旋覆代赭汤 C、枳实薤白桂枝汤D、麻杏石甘汤 E、定喘汤 6、以下哪个药物是旋覆代赭汤中的君药 A、大枣B、半夏 C、生姜 D、旋覆花E、代赭石 答案部分 一、A1 1、D越鞠丸行气解郁。 2、E苏子降气汤组成:紫苏子、半夏、川当归、甘草、前胡、厚朴、肉桂。 3、D旋覆代赭汤 方中重用旋覆花下气消痰,降逆止噫,为君药。代赭石质重沉降,善镇冲逆;半夏祛痰散结,降逆和胃;生姜用量独重,和胃降逆以止呕,宣散水气以祛痰,共为臣药。人参、大枣、炙甘草益气补脾养胃,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药性,为使药。 4、C苏子降气汤 紫苏子、半夏各二两半、川当归一两半、甘草二两、前胡、厚朴各一两、肉桂一两半。 5、E定喘汤的功用: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6、D旋覆代赭汤 方中重用旋覆花下气消痰,降逆止噫,为君药。代赭石质重沉降,善镇冲逆,为臣药;半夏、生姜祛痰散结,降逆和胃;人参、大枣、炙甘草益气健脾益胃,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药性,为使药。 方剂学第十三单元理血剂 一、A1 1、寓行气于止血之中,寄疏风于清肠之内的是 A、咳血方 B、小蓟饮子C、地*饮子D、槐花散 E、*土汤 2、主治瘀阻胞宫证的方剂是 A、桂枝茯苓丸B、鳖甲煎丸 C、温经汤 D、血府逐瘀汤E、桃核承气汤 3、小蓟饮子中的臣药是 A、生地B、熟地C、小蓟 D、滑石E、蒲* 4、以下关于*土汤与归脾汤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归脾汤温肾健脾而摄血 B、均可用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 C、归脾汤适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之出血证D、*土汤治心脾气血两虚之神志不宁证 E、*土汤补气健脾与养心安神并重 5、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身痛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共有的药味是 A、桃仁、红花、川芎B、桃仁、红花、当归C、桃仁、红花 D、当归、川芎E、川芎 6、下列各项,不属于温经汤主治证候的是 A、漏下不止B、久不受孕C、月经不调D、半身不遂E、入暮发热 7、十灰散常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不宜用于 A、呕血B、吐血C、血虚D、咯血E、嗽血 8、患者两日前补肾从高处跌下,胁下痛不可忍,治宜选用 A、七厘散B、失笑散 C、活络效灵丹D、复元活血汤E、桃仁承气汤 9、补阳还五汤的君药是 A、*芪、当归B、*芪 C、当归、川芎D、当归 E、桃仁、红花 10、下列方剂,具有缓消癥块作用的是 A、复元活血汤B、核桃承气汤 C、血府逐瘀汤D、桂枝茯苓丸E、温经汤 11、生化汤的主治病证是 A、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B、中风之后,气虚血瘀证C、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D、痹症日久,气血两虚证E、产后血虚,寒凝瘀阻证 12、温经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有的是 A、半夏、甘草 B、牡丹皮、麦冬C、人参、阿胶 D、干姜、肉桂E、当归、芍药 13、温经汤中配伍半夏的主要用意是 A、燥湿化痰而和胃B、和胃降逆而止呕C、通降胃气而散结D、降逆散结而消痞E、化痰开胃而行津 14、小蓟饮子的组成药物中不含有的是 A、当归、蒲* B、生地*、滑石C、藕节、术通 D、大*、车前子E、栀子、淡竹叶 15、吴茱萸在四神丸中的作用是 A、益气健脾B、散寒止痛C、温脾暖胃D、燥湿止泻E、温中补虚 16、以下方剂中同时含有桔梗、枳壳的是 A、参苓白术散B、血府逐瘀汤C、*龙汤 D、柴葛解肌汤E、大承气汤 17、以下方剂中,哪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用 A、血府逐瘀汤 B、身痛逐瘀汤C、通窍活血汤D、少腹逐瘀汤E、膈下逐瘀汤 18、下列符合血府逐瘀汤所治病证的发热特征的是 A、身热夜甚B、日晡潮热C、夜热早凉D、寒热往来E、入暮潮热 19、以下关于生化汤与温经汤的鉴别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者同为温经散寒、养血散瘀之剂 B、温经汤温养散瘀之力较强,温清消补并用C、生化汤长于化瘀生新 D、温经汤主治妇人产后血虚寒凝、瘀血内阻之证E、温经汤温清消补并用 二、B 1、A.桔梗、枳壳B.柴胡、当归 C.赤芍、升麻D.当归、川芎E.柴胡、升麻 1、血府逐瘀汤与补中益气汤共同含有的是 2、血府逐瘀汤与败*散共同的是 答案部分 一、A1 1、D槐花散:方中槐花善清大肠湿热,凉血止血,为君药。臣以侧柏叶清热止血。荆芥穗炒用,入血分而止血;枳壳行气宽肠,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寓行气于止血之中,寄疏风于清肠之内。 2、A桂枝茯苓丸主治瘀阻胞宫证。妇人素有癥块,妊娠漏下不止,或胎动不安,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或经闭腹痛,或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涩。要注意区分桂枝茯苓丸和鳖甲煎丸。 3、C中生地凉血止血,养阴清热为君。臣以小蓟凉血止血,蒲*、藕节助君药凉血止血,并能消瘀。佐以滑石、竹叶、木通清热利水通淋;栀子清泻三焦之火,导热从下而出;当归养血和血,引血归经,且防诸药寒凉滞血之弊。使以甘草缓急止痛,和中调药。 4、B*土汤与归脾汤均可用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土汤温阳健脾而摄血,适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之出血证;归脾汤补气健脾与养心安神并重,适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出血证,亦治心脾气血两虚之神志不宁证。 5、E血府逐瘀汤: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通窍活血汤,由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麝香、老葱、生姜、红枣、*酒组成,辛香温通作用较好,重在活血通窍,主治瘀阻头面之头痛等; 膈下逐瘀汤:由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元胡、甘草、红花、香附、乌药、枳壳组成,行气止痛作用较好,善治瘀阻膈下之腹痛、胁痛; 少腹逐瘀汤:由元胡、没药、当归、川芎、赤芍、蒲*、五灵脂、干姜、肉桂、小茴香组成,偏于温经散寒止痛,用治寒凝血瘀之少腹疼痛、痛经、月经不调最宜; 身痛逐瘀汤:由川芎、桃仁、红花、甘草、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秦艽、羌活组成,长于活血通络,宣痹止痛,用于瘀阻脉络之痹痛。 6、D温经汤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块,淋沥不畅,或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少腹里急,腹满,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亦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 7、C十灰散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呕血、吐血、咯血、嗽血、衄血等,血色鲜红,来势急暴,舌红,脉数。 8、D复元活血汤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胁肋瘀肿,痛不可忍。 9、B补阳还五汤组方中重用生*芪四两,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而络通,为君药。 10、D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11、E生化汤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12、D温经汤组成包括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和麦冬。不含有干姜和肉桂。 13、C温经汤方中半夏、生姜辛开散结,通降胃气,以助祛瘀调经。 14、D小蓟饮子组成包括生地*、小蓟、滑石、木通、蒲*、藕节、淡竹叶、当归、ft栀子和甘草。 15、C四神丸 方中重用补骨脂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土,为君药。肉豆蔻温中涩肠,既助君药温肾暖脾,又涩肠止泻,为臣药。吴茱萸温脾暖胃以散阴寒;五味子固肾涩肠,合吴茱萸以助君臣药温涩止泻之力,共为佐药。重用姜、枣同煮,枣肉为丸,意在温补脾胃。 16、B血府逐瘀汤 桃仁四钱、红花、当归、生地*各三钱、川芎一钱半、赤芍二钱、牛膝三钱、桔梗一钱半、柴胡一钱、枳壳、甘草各二钱。 17、A血府逐瘀汤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身痛逐瘀汤长于活血通络,宣痹止痛;通窍活血汤:重在活血通窍;少腹逐瘀汤:偏于温经散寒止痛;膈下逐瘀汤:行气止痛作用较好。 18、E血府逐瘀汤 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19、D温经汤与生化汤鉴别:二者同为温经散寒、养血散瘀之剂。温经汤温养散瘀之力较强,温清消补并用,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证。生化汤长于化瘀生新,但温养之力不及温经汤,主治妇人产后血虚寒凝、瘀血内阻之证。 二、B 1、B血府逐瘀汤 桃仁四钱、红花、当归、生地*各三钱、川芎一钱半、赤芍二钱、牛膝三钱、桔梗一钱半、柴胡一钱、枳壳、甘草各二钱。补中益气汤*芪(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甘草(炙)各五分、人参三分、当归二分、橘皮二分或三分、升麻二分或三分、柴胡二分或三分、白术三分。A血府逐瘀汤桃仁四钱、红花、当归、生地*各三钱、川芎一钱半、赤芍二钱、牛膝三钱、桔梗一钱半、柴胡一钱、枳壳、甘草各二钱。 败*散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各三十两。 方剂学第十四单元治风剂 一、A1 1、下列各项,不属于大秦艽汤组成的是 A、当归、白芍、熟地、茯苓B、川芎、生地、甘草、白术C、细辛、羌活、防风、独活D、*芩、石膏、白芷 E、荆芥、木通、蝉蜕 2、含有细辛、薄荷的方剂是 A、小青龙汤B、大秦艽汤C、银翘散 D、大秦艽汤 E、川芎茶调散 3、羚角钩藤汤和天麻钩藤饮共同具有的功用是 A、滋阴潜阳B、增液舒筋C、平息肝风D、补益肝肾E、清热活血 4、一贯煎和镇肝熄风汤中共同含有的药物是 A、怀牛膝B、白芍 C、当归 D、生龙骨E、川楝子 5、九味羌活汤和川芎茶调散中共同含有的药物是 A、荆芥、白芷B、羌活、薄荷 C、生地*、甘草D、羌活、川芎 E、麻*、甘草 6、以下方剂中同用桑叶、菊花的是 A、天麻钩藤饮B、羚角钩藤汤C、仙方活命饮D、桑杏汤 E、败*散 7、以下哪项在镇肝熄风汤中具有清泄肝热、疏肝理气的作用 A、代赭石、龙骨、牡蛎 B、龟板、玄参、天冬、白芍C、川楝子、茵陈、生麦芽 D、甘草、麦芽 E、生杭芍、茵陈、甘草 8、以下哪项是川芎茶调散的主治病证 A、外风头痛B、气虚头痛C、肝风头痛D、痰厥头痛E、血虚头痛 9、消风散的功用是 A、疏风除湿,清热养血B、祛风清热,养血活血C、祛风除湿,活血止痛D、祛风除湿,益气养血E、平肝熄风,清热活血 10、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理论遣药组方的方剂是 A、川芎茶调散B、牵正散 C、消风散 D、天麻钩藤饮E、大定风珠 11、小活络丹中川乌与草乌的比例是 A、1:1B、1:2C、1:3D、1:4E、1:5 12、以下哪项是羚角钩藤汤的功用 A、祛风化痰,通络止痉B、平肝息风,清热活血C、镇肝息风,滋阴潜阳D、疏风除湿,清热养血E、凉肝息风,增液舒筋 13、寓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方剂是A、川芎茶调散B、牵正散C、消风散D、天麻钩藤饮E、大定风珠 14、茵陈、川楝子、生麦芽在镇肝熄风汤中的主要用意是 A、健脾化滞B、消食和中C、和胃调中D、疏肝和胃E、清泻肝阳 答案部分 一A1 1、E大秦艽汤秦艽、川芎、独活、当归、白芍药、石膏、甘草、羌活、防风、白术、白茯苓、生地*、熟地*、细辛。 2、E川芎茶调散 川芎 荆芥各四两 白芷 羌活 甘草各二两 细辛一两 防风一两半 薄荷叶八两。 3、C羚角钩藤 凉肝息风,增液舒筋。天麻钩藤饮 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4、E一贯煎 北沙参、麦冬、当归身、生地*、枸杞子、川楝子。镇肝熄风汤 怀牛膝、生赭石各一两、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各五钱、川楝子、生麦芽、茵陈各二钱、甘草钱半。 5、D九味羌活汤 羌活 防风 苍术各一两半 细辛五分 川芎 白芷 生地* *芩 甘草各一两。川芎茶调散川芎 荆芥各四两 白芷 羌活 甘草各二两 细辛一两 防风一两半 薄荷叶八两。 6、B羚角钩藤汤 羚羊角片(先煎)一钱半、双钩藤(后入)三钱、霜桑叶二钱、滁菊花三钱、鲜生地五钱、生白芍三钱、京川贝四钱、淡竹茹(与羚羊角先煎代水)五钱、茯神木三钱、生甘草八分。 7、C镇肝熄风汤 方中重用怀牛膝引血下行,且补益肝肾,为君。代赭石、龙骨、牡蛎降逆潜阳,镇肝息风,为臣。佐以龟板、玄参、天冬、白芍滋养阴液,以制阳亢;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泻肝阳,条达肝气,以利肝阳之平降。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合麦芽和胃调中。全方标本兼治,以治标为主。 8、A川芎茶调散 外感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目眩鼻塞,或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9、A消风散的功用是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10、C消风散方中的当归、生地*、胡麻养血活血,滋阴润燥,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是为佐药。 11、A小活络丹的组成:川乌、草乌、地龙、天南星各六两,乳香、没药各二两二钱。 12、E羚角钩藤汤凉肝息风,增液舒筋。 13、C疏散外风药——消风散的配伍意义 消风散方中的当归、生地*、胡麻仁养血活血,滋阴润燥,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为佐药。 14、E镇肝熄风汤 方中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泻肝阳,条达肝气,以利肝阳之平降。 方剂学第十五单元治燥剂 一、A1 1、全方宣、清、润、补、降五法并用的是 A、清燥救肺汤B、增液汤 C、杏苏散D、桑杏汤 E、麦门冬汤 2、养阴清肺汤的君药是 A、玄参B、生地C、麦冬D、丹皮E、贝母 3、下列各项,与滋养肺阴无直接关系的是 A、百合固金汤B、麦门冬汤 C、增液汤 D、清燥救肺汤E、生脉散 4、具有“增水行舟”功用的方剂是 A、*龙汤B、济川煎C、增液汤D、败*散E、桑杏汤 5、麦门冬汤、炙甘草汤、小柴胡汤、旋覆代赭汤四方均含有的药物是 A、麦冬、大枣、人参B、大枣、人参、甘草C、人参、甘草、半夏D、甘草、半夏、桂枝E、半夏、桂枝、生姜 6、下列哪个方剂配伍中含有“培土生金”之意 A、咳血方B、益胃散 C、麦门冬汤 D、百合固金汤E、归脾汤 7、下列哪项为清燥救肺汤的君药 A、桑叶 B、桑白皮 C、桑叶、麦冬D、枇杷叶 E、沙参、麦冬 8、治疗外感温燥证,下列处方中宜选用的方剂是 A、麻*汤B、桂枝汤C、桑杏汤D、杏苏散E、桑菊饮 9、百合固金汤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 A、杏仁、天冬B、麦冬、生姜C、白芍、阿胶D、熟地、枳壳E、玄参、桔梗 10、以下方剂同用生地、熟地的是 A、六味地*丸B、天王补心丹C、大定风珠 D、地*饮子 E、百合固金汤 11、麦门冬汤原方中半夏与麦冬的用量比例是 A、1:4B、2:1C、1:1D、1:7E、1:5 12、以下哪个方剂具有清燥润肺的功用 A、百合固金汤B、清燥救肺汤C、桑杏汤 D、麦门冬汤 E、养阴清肺汤 13、以下哪项方剂主治外感凉燥证 A、增液汤B、桑菊饮C、杏苏散D、参苏饮E、桑杏汤 14、以下关于麦门冬汤与炙甘草汤说法不正确的是 A、麦门冬汤与炙甘草汤均可治疗肺痿B、炙甘草汤功在滋养阴血,益气温阳C、炙甘草汤为气血阴阳俱补之剂 D、麦门冬汤功在清养肺胃,培土生金,降逆下气 E、炙甘草汤用于治疗肺胃阴虚,气火上逆之虚热肺痿二、B 1、A.荆芥B.甘草 C.桔梗D.前胡E.百部 1、麦门冬汤和泻白散共同含有的药物是 2、麦门冬汤和止嗽散共同含有的药物是 2、A.清宣凉燥,理肺化痰B.清宣温燥,理肺化痰 C.清燥润肺,养阴益气D.清养肺胃,降逆下气E.养阴清肺,解*利咽 1、杏苏散的功用是 2、养阴清肺汤的功用是 答案部分 一、A1 1、A清燥救肺汤:方中重用桑叶轻宣燥热,透邪外出,为君药。臣以石膏清泻肺热;麦冬养阴润肺。君臣相伍,宣中有清,清中有润,祛邪不伤气,清热不碍宣散,滋阴而不留邪。人参、甘草益气生津,培土生金;胡麻仁、阿胶养阴润肺;用少量杏仁、枇杷叶降利肺气,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作使药。全方宣、清、润、补、降五法并用,则肺金之燥热得以清宣,肺气之上逆得以肃降。 2、B养阴清肺汤方中重用生地滋阴壮水,清热凉血,为君药。 3、C增液汤的功用是增液润燥,不是直接依靠滋肺阴进行润燥,是通过补水滋阴而润燥。 4、C增液汤:本方所治大便秘结为热病耗津,无水而舟停。治当增水行舟,润燥通便。 5、B麦门冬汤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炙甘草汤甘草(炙)、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 小柴胡汤柴胡、*芩、人参、甘草(炙)、半夏、生姜、大枣。旋覆代赭汤旋覆花、人参、生姜、代赭石、炙甘草、半夏、大枣。 6、C麦门冬汤 组方原理:人参益气生津以补肺胃之气。粳米、大枣、甘草益气养胃,“培土生金”,共为佐药。 7、A清燥救肺汤方中重用桑叶轻宣燥热,透邪外出,为君药。 8、C桑杏汤主治外感温燥证。身热不甚,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而右脉大者。 9、E百合固金汤 生地 熟地 当归身各三钱 麦冬 百合 贝母各一钱半 白芍一钱 桔梗八分 甘草一钱 玄参八分 10、E百合固金汤 生地、熟地、当归身各三钱、麦冬、百合、贝母各一钱半、白芍一钱、桔梗八分、甘草一钱、玄参八分 11、D麦门冬汤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12、B清燥救肺汤 清燥润肺。 13、C杏苏散 外感凉燥证。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14、E本题考查的是麦门冬汤与炙甘草汤的鉴别应用。 麦门冬汤与炙甘草汤均可治疗肺痿。但炙甘草汤功在滋养阴血,益气温阳,为气血阴阳俱补之剂,用治气血阴阳俱虚之虚劳肺痿。麦门冬汤功在清养肺胃,培土生金,降逆下气,属滋阴润燥之剂,用治肺胃阴虚,气火上逆之虚热肺痿。 二、B 1、B麦门冬汤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泻白散 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两、甘草(炙)一钱 B麦门冬汤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止嗽散 桔梗 荆芥 紫菀 百部 白前各二斤 甘草十二两 陈皮一斤 2、A杏苏散的功用是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E养阴清肺汤的功用是养阴清肺,解*利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a.com/cwyfyl/12068.html
- 上一篇文章: 古人都是怎么避孕的呢一个比一个奇葩,
- 下一篇文章: 助力冬春季爱国卫生运动防控食源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