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除体内寒气的10味药
小编导读 体内寒气盛,会出现怕冷、胃寒、手脚冰凉等一系列症状。对于这类人来说,即是多加衣物,依然会感到寒冷。想要祛除体内之寒,常常需要用上一些温热类的药物。今天为大家介绍临床常用的10味祛内寒药,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都有哪些妙用吧。 附子 回阳退阴,通行经络,走而不守。辛、甘,大热,归心、肾、脾经。 附子即附生于川乌头者,故附子为川乌之子,川乌为附子之母,若野生之乌头则名草乌。大抵附子性重滞,温脾逐寒;川乌性轻疏,温脾祛风;草乌气锋锐,宜其通经络,利关节,寻蹊达径而自抵病所也。 附子乃阴证要药,凡伤寒传变三阴及中寒夹阴,虽身大热而脉沉者必用之,或厥冷、腹痛、脉沉细、甚则唇青、囊缩者急须用之,有回阳退阴之力,起死还生之功,切勿迟疑,以致阴极阳竭。且夹阴伤寒,内外皆阴,阳气顿衰,必须急用人参健脉益其原,佐以附子温经散寒,舍此不用,将何以救之? 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除在里之冷湿。 附子为益阳火、退阴寒兼除寒湿之圣品。得肉桂则入命门、益相火,引人参挽回散失之元阳,同生姜发散在表之风寒,佐白术善除寒湿,得甘草能缓热性。 干姜 除寒散结,回肠通脉。辛,大热,入脾、胃经,兼心、肺经。 干姜大辛大热,阳中之阳,其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散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 干姜生辛炮苦,生用则逐寒邪而发表,炮用则除胃冷而守中,多用则耗散元气,须以生甘草缓之。 干姜入肺中,利肺气;入肾中,燥下湿;入肝经,引血药生血;同补阴药亦能引血药入气分生血,故血虚发热、产后大热者用之。血脱色白,面夭不泽,脉濡者,此大寒也,宜此辛温以生血,大热以温经。止血须炒黑用,见黑则止也。服干姜以治中者必上僭,宜大枣辅之。引以黑附,能回脉绝无阳。 燥脾而止泻,消痰而止嗽。 吴茱萸 温肝降逆,开郁化滞。辛,温,入肝、肾、脾、胃经。 吴茱萸下气最速,肠虚人尤宜。 浊阴不降,厥气上逆,咽膈不通,食则令人口开目瞪,阴寒隔塞,气不得上下,此病不已,令人寒中,腹满,膨胀,下利,宜以吴萸之苦热,泻其逆气,用之如神,他药不可代也,但多用防损元气。 此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 吐酸之症宜降火清痰,用此做向导。 大茴香 温肾治寒。辛,温,入心、脾、膀胱、肾经。 大茴香能暖丹田而祛膀胱间冷气,治疝阴肿痛。亦能调中止呕下食,疗湿脚气。 得盐引入肾经,而祛寒湿之邪,故治阴疝。 茴香本旧根而苗于冬,能回阳于剥落之时,故能补肾中阳气,而膀胱遂借之以施化。且其味辛中有甘,而后微苦,辛而甘则能达肾阳以归中土,故为调脾胃之妙品。由甘而苦,故又能下归,以宣小肠火府之用。 大茴香 温肾治寒。辛,温,入心、脾、膀胱、肾经。 大茴香能暖丹田而祛膀胱间冷气,治疝阴肿痛。亦能调中止呕下食,疗湿脚气。 得盐引入肾经,而祛寒湿之邪,故治阴疝。 茴香本旧根而苗于冬,能回阳于剥落之时,故能补肾中阳气,而膀胱遂借之以施化。且其味辛中有甘,而后微苦,辛而甘则能达肾阳以归中土,故为调脾胃之妙品。由甘而苦,故又能下归,以宣小肠火府之用。 艾叶 温气血,逐寒湿,调经安胎,止血定痛。苦,微温,入三阴经,通十二经。 艾性纯阳,故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生用则性温,炒熟则大热,用以火灸则透诸经而治百病。 胎动腰痛下血,胶艾汤有大效。同香附用名艾附丸,调妇人诸病。 高良姜 暖胃散寒,止痛消食。辛,大温,入脾、胃二经。 噫逆胃寒者,高良姜为要药。 心脾冷痛用此为细末,米饮服一钱匕,立止。 凡男女心口一点痛者,乃胃脘有滞或有虫也。多因怒及受寒而起,遂致终身。俗言“心气痛”者,非也。用此酒洗七次,焙、研,香附子醋洗七次,焙研,各记收之。病因寒得,用此末二钱,附末一钱;病因怒得,用附末二钱,此末一钱;寒怒兼有,各一钱半。以米饮加入生姜汁一匕,盐一捻,服之立止。 良姜单用恐犯冲和之气,虚人须与参、术同行。 丁香 温胃,暖肾,止呃逆,除呕哕。辛,温,入肺、脾、胃三经。 丁香治脾冷气不和甚良,母者尤佳。 丁香能止呃逆,但呃逆有寒热之分,丁香惟寒呃宜用,若热呃则宜竹茹,误服丁香必反加甚,古方治寒呃有丁香柿蒂汤,治热呃有橘皮竹茹汤。 丁香油辛热,透关窍,通经络,祛寒湿,暖下元。治胃寒病,治疝痛阴寒,脐散臌痞。受寒胃痛,好酒和服,或用以擦痛处,令透。 川椒 补火祛寒,燥湿杀虫,止冷痛吐泻,消痰饮肿胀。辛,温,入脾、肺经。 其气香,其性下行,能使火热下达,不致上熏。 凡肾气上逆,须以川椒引之归经则安。 凡呕吐服药不纳者,必有蛔在膈间,加椒十粒,自不吐,蛔见椒则伏也。 此乃手足太阴、右肾命门气分之药,故能入肺散寒,治咳嗽;入脾除湿,治风寒湿痹、水肿泻利;入命门补火,治阳衰便数,足弱久利。 椒属火,有下达之能,久服则火自水中生,故服久必被其*。 川椒 散寒燥湿,下气温中。辛,温。 花椒功力小于川椒,治上气咳逆,腹中冷痛,疝痛,风寒湿痹,去血瘀,通月闭。 手足心肿,风也,椒、盐末、醋和敷,良。 肉豆蔻 温脾治痛呕,涩肠止泻利。辛,温,入脾、胃兼大肠经。 肉蔻属金与土,温中理脾。日华子言其下气,以脾得补而善运化,气自下也。 痢疾用此涩肠,为治伤乳泄泻之要药。 医路之行,不学习药物的性味功用是万万不行的,把这些摸清楚了,才能不负药物疗疾之用。 学中药之功用,治临证之疾患。《万友生医学丛书——药选》你值得拥有~ 《万友生医学丛书——药选》 本书为临床实用之选药书,将中药按风门、寒门、湿门、燥门、热门、火门、气门、血门、痰门、积门、补门分类每药分别论述功效、性味及作用特点,相类药或同一基原的药物也集中论述。后附药物分类提要,将相类药集中比较。 版权声明 文部分内容选自《万友生医学丛书——药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万友生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a.com/cwyfyl/5290.html
- 上一篇文章: 6月18日内蒙古工程类招聘求职信息大全
- 下一篇文章: 夜交藤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