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反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萎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歌诀:硫*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最怕密陀僧, 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以上两首歌诀是中药学流传已久的“十八反”和“十九畏”,也是中药配伍中必须遵守的清规与戒律。

《神农本草经·序例》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尔,勿合用也"。自宋代以后,将"相畏"关系也列为配伍禁忌,与"相恶"混淆不清。因此,"十九畏"的概念,与"配伍"一节中所谈的"七情"之一的"相畏",涵义并不相同。

"十九畏"和"十八反"诸药,有一部分同实际应用有些出入,历代医家也有所论及,引古方为据,证明某些药物仍然可以合用。如感应丸中的 与牵牛同用;甘遂半夏汤以甘草同甘遂并列;散肿溃坚汤、海藻玉壶汤等均合用甘草和海藻;十香返*丹是将丁香、郁金同用;大活络丹乌头与犀角同用等等。现代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多,有些实验研究初步表明,如甘草、甘遂两种药合用时,*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甘草的用量比例,甘草的剂量若相等或大于甘遂,*性较大;又如贝母和半夏分别与乌头配伍,未见明显的增强*性。而细辛配伍藜芦,则可导致实验动物中*死亡。

老中医李可在运用“反药”“畏药”方面给了人们有益的启示。他创制的“三畏汤”就是由肉桂、赤石脂;公丁香、郁金;人参、灵脂三对相畏的药组成,他总结说:“余使用本方42年,平均日用3次以上,则已达4万次以上,未见相畏相害,且有相得益彰之效。对难症痼疾,一经投用,便入佳境。”他在书中对三对相畏药分别作了详细的引征与说明,从古代诸家到现代名医,从理论到临床,从医理到现代药理研究,毫无疑问地肯定:疗效显著。

士铎的《本草新编》言人参恶莱菔子,又在莱菔子下面写有莱菔子得人参其功更神。这个在十九畏理论中就是自相矛盾的。但其实我们应分开看,把人参作救脱之药,加莱菔子在里面,耗气且减人参益气救脱之用。但用莱菔子来消食,尤其是脾虚食积时,单用莱菔子易加重耗伤脾胃之气,加点人参,消食同时补了脾气之虚。

由于对"十九畏"和"十八反"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作较深入的实验和观察,并研究其机理,因此,应采取慎重态度。一般说来,对于其中一些药物,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仍须避免盲目配合应用。

应用上述药配伍,一是前人有应用的先例,二是初用时以小剂量试服,后根据反应及疗效来调整, 不能盲目使用,因我们所从事的可是关乎人命的大事,决不能犯险!否则,多少出点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十八反”与“十九畏”都不是 的配伍禁忌。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相反之药同用,对于某些疾病,尤其是沉疴痼疾,显示有一定疗效。但目前在尚未摘清反药能用的情况下,临床用药宜慎重,所谓相恶之说全在慧者明辨运用之间。凡属“十八反”“十九畏”的药对,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仍需慎重使用,以免发生意外。

加入经方学习大家庭一起学习

快到医易同源

心动不如行动,快来一起提升吧!

孙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a.com/cwyfyl/5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