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独龙人的家乡,对话一棵有文化的竹子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https://m-mip.39.net/nk/mipso_5112777.html 竹子们,都是有文化内涵的自然精灵。 说到竹子,大家既熟悉又陌生。它们是植物,是非常另类的生命。我国西南地区,是竹文化的故乡。其中,云南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为丰富和特殊的地区之一,位于世界竹类的现代分布中心,也是世界上 的天然竹林分布区之一,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大型丛生竹之乡”和“民族竹文化之乡”。 云南的少数民族利用竹子的历史悠久,竹子在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医疗卫生、文化艺术、风俗习惯以及衣食住行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竹文化。 说到竹文化,脑海里 冒出的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句。大文豪苏东坡酷爱竹子的气节,是文人墨客朋友圈里竹文化的一个缩影。然而,如果竹文化仅限于竹子的气节和品位,那未免过于狭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西南林业大学、国际竹藤中心等诸多单位学者开展了多个民族竹文化的研究,他们的成果从不同侧面揭示竹文化的多样性,引人入胜! 今年暑期,我第三次来到独龙人的家乡——独龙江地区,进行民族植物学研究、开展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调查工作。我再一次被独龙族浓厚的竹文化所折服,窃以为独龙族拥有西南少数民族中最为独特且传承 的竹子“物质文化”,可能没有之一。福贡龙竹竹林独龙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为数不多的“跨境”“直过”和“人口较少”民族,他们长期聚居在横断山独龙江两岸的高山峡谷之中。独龙江地区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环境恶劣,高大巍峨的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山阻隔了独龙族与外界的联系,每年的12月至翌年6月,因大雪封山使得独龙族有半年时间难以与外界交流。历史上独龙江地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是全国最为偏僻和闭塞的地区。在长期与居住环境的相互适应过程中,独龙人与竹子慢慢熟悉起来,他们利用竹子为其生存与生活服务,在衣、食、住、行、用等方方面面,发现了竹子的许多秘密,创造了竹类植物的利用方式。即使在独龙族全面脱贫、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的今天,竹子们依然是独龙人的衣食所依和精神寄托。 为了减少繁琐的文字描述,这里采用比较“学究气”的一个表格,把独龙人识别并传统利用的竹子罗列出来(表1)。(按照独龙族的民间分类,不属于竹亚科的芦竹也归为竹子之列) 表1.独龙人传统利用的“竹子” 经过调查发现独龙族认知并利用的“竹子”多达7个属13种,其中2种有待鉴定。芦竹虽不属于竹亚科,但独龙人普遍认为芦竹和竹子是一伙的,因为其多年生特性和竹子非常相似,我们仿效独龙人将其归为竹类。箭竹属种类最多(4种),其次是空竹属(2种),其余各属都只有1种。独龙族通过竹笋能否食用、分布的海拔高度、是否为实心竹、节间长度等性状,创造出他们自己独特的辨识方法,即独龙族民间分类法。独龙人识别和利用植物的传统知识,甚至在新种发现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现在,让我们跟随独龙族同胞走进独龙人家,与竹子们面对面交流! 衣 纺织独龙毯 图1.独龙毯编织过程中用到的竹子 (1夹线:皱壳箭竹龙;2推线:福贡龙竹;3绕线:针麻竹;4分线:斜倚箭竹;5缠线:弩刀箭竹) 独龙毯是独龙族旧时的代表性服饰,也是独龙族的文化符号之一,具有简单、美观、结实耐磨的特点,在独龙江随处可见以独龙毯元素装饰的路灯、桥梁和房屋。妇女们使用传统的手工织布方法将不同颜色的棉线混织成五颜六色的独龙毯。她们将不同种类的竹子作为织布工具。我们的调查发现,在独龙毯编织过程中,至少需要使用到5种不同的竹子。推线一般选用福贡龙竹,由于龙竹比较大、用起来比较省力;夹线则选用皱壳箭竹,这是由于皱壳箭竹几乎实心,并且杆相对其他实心竹较粗;针麻竹则由于节间细长(最长可达1.2米),没有竹节的阻碍,适于用来绕线;分线使用的则是斜倚箭竹,由于其节间长,有的妇女会在斜倚箭竹中放上几粒石子,织布时伴有滴答的响声,来缓解织布时的枯燥;缠线则没有固定的竹子种类,龙元一带大多采用弩刀箭竹。 食 竹笋 图2.竹笋 (从左到右依次为福贡龙竹、芦竹、缅甸方竹、佤箭竹、金竹) 图3.不同种类的竹笋加工方法 竹笋历来是山珍美味中的必选食材,中华传统文化中素有“居不可无竹、食不可无笋”的说法,独龙族对竹笋当然也情有独钟。虽说所有的竹类植物都能长出竹笋,但并不是都拿来食用,例如独龙江玉山竹和芦竹的“竹笋”则不能用作食材,因为它们非常苦涩。其余种类的竹笋虽然可以吃,但是有些竹笋并不经常食用,以缅甸方竹的竹笋最为美味! 独龙族食用竹笋的方法也比较独特,一般是炒食或者煮吃。大量采集时则会腌制或者晾晒制作成笋干,别有风味。 住 竹篾房和竹篱笆 图4.竹篾房 (从左至右是住房、仓库房、劳作房) 独龙族旧时的房屋建筑非常有特色,从独龙江上游的迪*当村到下游的马库村依次是木楞房、木板房和竹篾房,他们因地制宜使用周边的植物材料建造适合不同海拔的房子。竹篾房因不同功能而有不同的名称,例如住房(gonglede)、仓库房(bengme)和劳作房(bengra)。住房用龙竹和金竹等不同种类的竹子建造而成。仓库房是用来存放粮食的,一般为两层,下层密闭严实,主要存放一些不见光的粮食作物,例如土豆;上层竹编稀疏,用来存放玉米等物。独龙族还会将一些小檗科或者冬青科植物放置在仓库周围,防止老鼠进入库房偷吃。劳作房是独龙族建在刀耕火种地或者旁边的房子,主要供劳作期间休息之用。 除了建房子,独龙族也用竹子做篱笆和畜禽的圈所。缅甸方竹的节布满环刺,就像竹节上钉上了一轮钢钉,是制作篱笆的 材料,可以防止动物进入院子或农地。图5.精美的竹篱笆、鸡圈、猪圈行 竹溜索和竹桥 图6.独龙族旧时的出行工具 独龙人居住在独龙江两岸的高山峡谷之中,中间江水怒吼、两边山高坡陡,交通环境十分险恶。聪明的独龙人,用他们的智慧,用竹子建造溜索、桥梁、天梯、栈道来保障出行、方便日常的生产生活。如今的独龙江溜索和竹桥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人们没有忘记那些曾经为其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的出行工具。金竹和皱壳箭竹由于竹篾韧性好,经常被用来固定,在竹制溜索、竹桥、藤篾桥、木桥中都可以看见它们的身影。虽然取材方便,但竹桥也有不足之处,在多雨的独龙江地区一般3—4年就必须更换,否则就会有安全隐患。 竹编 独龙人的艺术创作 图7.竹制工具(竹筒、烟斗、扫把) 说到竹编,独龙族可以说是物用其极了。小到一个龙竹竹筒、打茶桶、烟斗、扫把等,大到背篓都是由竹子制作或者竹篾编织而成。金竹和皱壳箭竹具有分布广、竹篾软、不易伤手等优点而在竹编方面应用最广,少部分地方也使用弩刀箭竹编织。图8.背篓 (左一:男士背篓和女士背篓;左二和三:从缅甸传入的背篓) 背篓是独龙族外出劳作和赶集都必须携带的装备,既轻便又省力。背篓有男女之分。男士背篓编的宽松,主要是用来背薪柴等重物;女士背篓则编的紧密一些,用来背猪草等轻盈的物品或易漏的粮食和饲料。图9.独龙族各色式样的竹编独龙族有各式各样的竹编器具,它们有不同的功能和名字,有的使用竹篾,有的则使用竹子内壁(木质层)。当你去到一户独龙人家中,他可能会拿出用guqi装着的玉米面来招待你,又或者是用grong装着的水果招待你。当你看见独龙族男性背着xiabi,那么他可能是要出去打鱼了,看见女性背着denggong,那可能是要去买东西了。这些竹编是独龙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件。其他 药用、传统养蜂、渔猎 图10.竹菌(上)和蜂桶上方的竹架(下)独龙族长期生活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之中,逐渐积累了一些传统医药知识,其中就有利用竹类植物来抵御疾病的侵扰。例如用金竹的叶片泡水喝,可以治疗感冒。采集皱壳箭竹上的竹菌,泡水喝,可以治疗头晕。独龙族传统养蜂中也用到了不少竹子,用竹子和茅草为蜂桶建棚子,避免其被雨淋湿而受潮。 图11.捕鱼和狩猎工具 渔猎生计占据旧时独龙族生计的重要部分,仅捕鱼包括竿网捕鱼、笼萝捕鱼、溜筒捕鱼、鱼坝捕鱼、植物闹鱼等。独龙族在渔猎过程中用到多种竹子,使用金竹编织而成的溜筒就是其中之一。狩猎使用弩弓,主要是以箭竹属材料为主,斜倚箭竹、弩刀箭竹、皱壳箭竹和佤箭竹都是制作弓箭的上等材料,弓箭配上雪山上的草乌,一箭即可让一只大型动物瞬间毙命。另外独龙族还经常使用*空竹,只要被这种竹子轻微划伤就会红肿,发炎难愈,因此也用于制作弩箭。 独龙族一直以来也利用竹子作为薪柴、饲料,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总而言之,竹子极大地丰富了独龙族的物质文化,它们在为独龙人利用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独龙人的生活。 独龙江地区竹类植物多达27种,如此之高的竹类物种多样性孕育了独龙族浓郁的竹文化。竹子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大、用途广、环保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独龙族对于竹类植物的传统利用知识在竹产业中具有重大开发潜力。独龙江地区是旅游胜地和民族文化富集地,未来可以重点开发民族竹食品、民族竹药材、民族竹工艺、竹装饰品和日用品等。此外,竹子还具有天然的生态防护价值和观赏价值。今后可利用独龙江地区富饶的竹类资源,为乡村经济繁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旅游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更多精彩敬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a.com/cwyfyl/5633.html
- 上一篇文章: 阳光玫瑰葡萄夏黑葡萄一斤多少钱各地价格
- 下一篇文章: 收藏中药方剂记歌速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