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又被称为“生地*”、“野地*”等,是玄参科植物地*的块根。生地的茎部呈莲座状,向上逐渐缩小互生。地*新鲜或者干燥的块根为入药的部分。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主治:

1、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本品苦寒入营血分,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又其性甘寒质润,能清热生津止渴。通常被用来治疗温热病的高热、血热*盛、斑疹紫黑等症,比如清营汤、四生丸等就是这样的方剂。

2、阴虚内热,骨蒸劳热本:本品甘寒养阴,苦寒泄热,入肾经而滋阴降火,养阴津而泄伏热。可用于阴虚火旺与消渴病人群,用于治疗邪热伤津、口干舌绛与肠燥便秘者,比如增液汤。

3、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本品甘寒质润,既能清热养阴,又能生津止渴。

、根据现代的医理研究发现,生地*具有抗辐射、保肝、抗炎、降压、降糖、利尿、抗肿瘤与抗衰老的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10-15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禁忌:

1、中药配伍禁忌:畏川乌、草乌。

2、饮食禁忌:不宜温热饮食;忌萝卜、葱、蒜。

3、脾胃虚寒湿滞,食少,腹胀满,便溏者需要慎用。

注意事项:

1、生地*质地滋腻,柔润,味甘而厚,擅补阴血,但有伤脾阳阻碍胃气的不良反应,故脾胃气虚,或脾阳不足,受纳运化之力不足,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少食便溏,或腹满泄泻,舌质淡,苔白多津,脉细无力等症者当忌用鲜地*、生地*,以免伤阳困脾。

2、生地*养血滋阴,属性阴,湿邪也属阴,两阴相加,多生寒湿阻滞,且中焦脾土,与湿同气相求,最易致滞,故不可使用本品。临床表现为脘腹胸胁胀满痞塞,嗳气不畅,矢气不通,食欲不振,口渴少饮,舌苔厚腻等症者应忌用。

3、湿停成饮,饮聚成痰,痰饮与湿浊同源,皆因肺、脾、肾三脏阳虚所致。生地*阴柔伤阳,有生痰积饮之弊,故痰饮滞膈,呕吐清水,气短胸闷,胁肋胀满,肢体肿痛,肥胖,咳逆倚息,肠间辘辘有声等症者,应慎用。《医学入门》:“中寒有痞、易泄者禁”。

下面介绍两款药膳,供大家参考。

1、海带生地汤

材料:海带30克,猪肉克,绿豆克,生地18克,陈皮适量

做法:将海带与猪肉切成丝,然后将各种食材放入砂锅中,大火烧开后再小火煲两个小时,加入调料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解*、凉血养阴,同时兼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2、百合生地粥

材料:百合50克,生地20克,粳米80克

做法:将生地切碎之后,放入水中煮汁,然后取出药汁,放入锅中,加入百合、粳米,煮成粥,再加入少许白糖即可服用。

功效:养阴润肺,清热利咽,适合肺胃伤阴的慢性咽炎患者服用。

生地*与熟地*的区别

生地*与熟地*取自一种药材,但是因为制作方法不同,药性也有不同。

生地*药性大寒,味苦,所以适用于血热患者用来凉血止血,清热滋阴

熟地*经过加工之后,药性则表现为微温,微苦,主要用于阴虚患者,用来补血养血,滋阴补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a.com/cwyfyl/6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