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样治白癜风 https://m.39.net/pf/a_13543463.html

足跟部有较充实坚韧的脂肪垫,对体重的压力、行走活动时的震动能起到缓冲的作用。但产妇在“坐月子”期间,由于活动减少,甚至很少下床行走,致使足跟部的脂肪垫发生废用性退化而变得薄弱。当产妇满月后下床活动时,足跟部薄弱的脂肪对体重的支持和运动时震动的缓冲作用大为减弱,脂肪垫也会因此而产生充血、水肿等非特异性炎症,以致造成足跟部的疼痛。

产妇在月子里,气血两虚,很容易受凉寒之气。特别是足部,包括足后跟,一旦受凉,在以后的日子里就会出现疼痛。产后足跟痛是虚症,不是外伤,也不属于骨刺所致。这种产后病,以肾虚为主,产后穿高跟鞋,经常赤脚穿拖鞋、凉鞋,常常是重要的诱因。

肾为元气之本,肾主生殖、主骨。根据经络循环路线,足跟属肾经循环的范围。产后本身肾气虚弱,冲任受损,百脉空虚,气血两亏,如果再经常赤脚使足跟外露,或经常穿硬底、弯曲度高的高跟鞋,使产后本已虚弱的足部肌肉不能得到休息,气血失于温养而不流畅,就很容易导致足跟痛。

中医学把足跟痛的病因病机分为三类:

1、气滞血瘀型: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血行缓慢、瘀血阻滞,脉络被阻,则气血运行不畅而痛,且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行走受限。

2、寒凝血瘀型:气血运行缓慢,复感寒邪,寒主凝滞、主收引,致使经络被阻、气血凝滞不通而痛,疼痛拒按,喜热怕凉。

3、肝肾亏虚型:肝肾及其分支分别绕经络跟部行走,肝主筋、主藏血,而肾主骨、主藏精、精生髓。年老之体,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经脉失充,则筋失所养,骨失所主,骨萎筋弛,故站立或行走时跟部酸痛、隐痛、乏力,疼痛喜按,触之痛减。

脚后跟疼,该怎么办?

治疗足跟痛,疗效较好且起效快捷。

方药

川乌30g,草乌30g,胆南星15g,透骨草30g,威灵仙30g,蒲公英30g,皂刺15g,防风30g。

用法:诸药相和放于盆内加水毫升,煎煮30分钟取下后加食醋毫升,起初温度过高可将患足置盆口上盖一白布熏蒸,待温度适宜后再将患足放于药液内浸泡,总共时间不少于30分钟。药液可于第二天加热后重复使用,一般夏季用2~3天,冬季用1周就能解决足跟痛问题。

注意事项:

本方为外用方剂,切忌内服。方中川乌、草乌、胆南星为孟浪之品,是否能对胎儿造成影响尚不得而知,故孕妇应慎用。

如果排除了无菌性炎症以外疾病的可能,还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吧。

①休息,减少负重运动

长途行走或长时间站立时,要有科学的步态及姿势,要注意间断休息,避免足部持续负重,防止足部过度疲劳。

②控制体重

如果身体比较胖的话,那你就要注意控制一下自身的体重了,要尽量避免负重,减少重量对脚后跟的冲击。

③换合脚的鞋

一双合脚的运动鞋可以有效的减轻自身体重对脚后跟产生的压力,可以买双专用足跟垫,垫高脚后跟,让周围肌肉和韧带放松,疼痛也能缓解。

④养成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

每日用热水泡脚,保持其清洁和良好的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炎症,有助于足部的健康。

⑤均衡、高钙饮食,可以使跟骨骨质疏松的状况得到改善。

可从食物中摄取含有钙质的食品,如:虾米皮、海带、紫菜、酥鱼、海藻、芝麻酱等。

⑥巧用冷敷和热敷

剧烈运动或运动损伤后及时冷敷,恢复期(受伤后48小时)适当的热敷,又能有效地缓解疲劳,降低疼痛的程度。

建议冷、热敷每次15~20分钟,一天2~3次。 隔层毛巾,避免冻伤或烫伤皮肤。

⑦当有持续性疼痛时,建议咨询医生后再口服一些抗炎镇痛药物治疗。

⑧足底拉伸训练:

足弓拉伸

平躺在床上,抬起并伸直腿,用一条毛巾把足前部裹起来,然后双手拉动毛巾,拉伸大脚趾和脚踝,直到膝盖伸直,足趾慢慢指向鼻子。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拉伸足跟筋膜。

脚底蹬踏

平躺在床上,双脚伸直,模拟登自行车的动作,这个动作能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脚趾夹物法

这个运动专门拉伸处于足底筋膜下的肌肉组织群,只要简单的把脚趾弯曲做出宛如要夹住一支铅笔的姿势即可。

◇学员风采◇

中医产后康复

6月1日,中医产后康复培训全国班,徒手产后技能,终身受益(满月发汗、徒手骨盆修复、月子病调理、疤痕修复、妊娠纹调理、产后睡眠调理、胎盘加工等18项 技术,全国 )

感兴趣请添加以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a.com/cwrybw/10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