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计划#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年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学工业出版社

2.《中药毒理学》,李建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

人到中年,朋友相聚,总有人提议:“来点药酒,补补身子。”长辈送礼,常常精挑细选一瓶“补酒”,说是能“强身健体、活血通络”。

更有甚者,家里泡着一坛“祖传秘方”,蛇、虫、草、根齐上阵,喝上一口,仿佛能延年益寿。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所谓的“滋补”酒,真的补身子,还是在慢性毒害?

别急着反驳,我们今天不劝酒,而是揭开药酒和补酒的真相——它们对肝脏、神经系统、甚至你的寿命,可能都是一场长期的豪赌。

第一章:酒是补品,还是毒药?

古人云:“酒为百药之长。”但这句话的后半句被很多人忽略了:“亦是百病之源。”

为什么很多老人喜欢喝药酒?一方面,传统文化里,酒一直与养生挂钩,尤其是中药浸泡的“药酒”,好像披上了神秘的健康光环。

另一方面,人老了,总觉得身体亏空,补一补才踏实。

但问题是,补过头了,就成了负担。

我们先来揭开药酒的“神秘面纱”。

1.药酒的“酒”——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药酒和普通酒的最大区别是,它额外加入了中药材。

但这里有一个关键点被忽视了——它的本质依然是酒,依然含有乙醇。

乙醇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肝脏的头号敌人,神经系统的隐形杀手。

当你喝下一口药酒,乙醇进入肝脏,肝脏就不得不优先代谢它。

但乙醇代谢的过程会产生乙醛,这是一种强烈的毒性物质,会损伤肝细胞。

如果长期大量饮用,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甚至肝癌,都可能找上门。

更要命的是,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它受损时,不会哭不会喊,等到你发现问题,往往已经是晚期。

2.药酒的“药”——真的是补品吗?

我们再看看药酒里的中药成分。

很多人以为,泡在酒里的中药都是“补药”,但很多中药本身具有毒性。

比如:

·何首乌(可能导致肝损伤)

·川乌、草乌(含乌头碱,过量可致命)

·雄黄(含有砷,长期服用可能导致慢性砷中毒)

这些中药如果剂量掌握不好,或者与酒精发生复杂反应,可能会加重肝脏、神经系统的损伤。

换句话说,很多人以为的“补酒”,其实是在慢性伤害自己的肝和脑。

第二章:酒精如何一步步摧毁你的身体?

身边总有人说:“我喝了一辈子酒,身体没事!”

但你有没有发现,长期喝酒的人,很多都变得健忘、反应迟钝、甚至脾气暴躁?

这不是偶然,而是酒精对大脑的长期破坏。

1.酒精如何影响大脑?

酒精进入血液后,会直接穿过血脑屏障,影响神经递质的传递。

简单来说,就是让你的大脑“短路”。

·短期影响:喝醉后,你会感到眩晕、失去平衡、语言含糊,这都是因为酒精抑制了大脑的神经活动。

·长期影响:长期喝酒的人,大脑会发生萎缩,神经细胞会被慢慢毒害,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涣散,甚至患上酒精性痴呆。

更可怕的是,这种伤害是不可逆的。

当你开始忘记熟悉的事情、找不到回家的路,才意识到问题,但已经来不及了。

2.酒精如何“偷走”你的寿命?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就把酒精列为一类致癌物,和烟草、石棉属于同一级别。

长期喝酒的人,患肝癌、胃癌、食道癌的风险大幅增加。

更别提酒精还会影响心血管、免疫系统,让你的寿命在不知不觉中缩短。

第三章:如何远离“假养生,真伤身”?

既然药酒、补酒的风险这么大,那是不是所有的酒都不能喝?如何减少酒精对身体的伤害?

这里有几个实用的建议:

1.停止“自制药酒”

·别迷信“祖传秘方”,很多自制药酒的配方根本没有科学依据,反而容易导致中毒、肝损伤。

·没有医生指导,别乱泡药酒,尤其是含有毒性成分的中药,如何首乌、川乌、雄黄等。

2.适量饮酒,不要长期依赖“补酒”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男性每天酒精摄入不要超过25克,女性不要超过15克(相当于一杯红酒)。

·如果已经有肝病、心血管疾病,最好完全戒酒。

3.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a.com/cwrybw/16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