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是东汉末年有名的医学家,与张仲景、董奉并称为“建安三神医”,也是其中名气最大、最神秘的一位。

相传,华佗的医术十分高明,不仅能调理许多疑难杂症,还精通外科手术和针灸。他发明了麻沸散这种针对外科手术的麻醉剂,并创造了五禽戏,用来强身健体。

千百年来,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的尊敬。

但历史对于华佗治病救人的描述,与其他名医相比,确实存在一定的玄幻色彩。

这就让一些学者对华佗的身份产生了质疑,华佗是真实存在于东汉时期的人物吗?

大多数人认为,华佗与史书所描述的一样,是东汉末年优秀的医学家,这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根据后汉书三国志和隋书的记载,华佗自原画是沛国谯县人,就是现在的安徽亳州,大量史书可以证明华佗是真实存在的人物。

其次,虽然华佗的医学书籍现在已经失传,但诸多医学、药学书籍都有继承华佗医学思想的痕迹。

比如华佗弟子吴普所著的《本草经》,还有李当之的《药录》,都是华佗医学思想的总结,还有明代的《本草蒙泉》一书。

直接评价华佗是外科医生的鼻祖,他甚至可以做肿瘤拆除和颅外科手术这种如今都很难的医学操作。

再次,《后汉书》、《三国志》中除了华佗的传记,其他同时期的人物列传,比如荀彧、陈登,也有对于华佗的评价。

从侧面证实华佗是真实存在的中国古代名医。

有一些学者则认为,史书对于华佗的描述有神话和理想化的特征,不一定是史书上写的那么厉害。

其中代表人物就是国学大师陈寅恪。他认为华佗可能确有其人,但他的经历借鉴了外国的神话,也就是说,华佗并不是中国人。

对于这个观点,陈寅恪大师有几点论证。

其一,从名字上看,画图二字与古代天竺语,也就是古印度梵语的药有近似的读音,天竺语里要的就义是阿茄陀,这在古典文献中是可查的。

天竺语的习惯是把字去掉,比如阿罗汉一般都被简称为罗汉,同理阿茄陀一般被简称为陀。华佗的本名叫华夫,并非华佗。

民间参考了古印度神话的故事,将华佗视为药神,它的名字和事迹就是起源于古印度神话的。

其二,华佗的原型人物,也许是真实存在的。他当初是沛国谯县人,通晓一些养生之术,但史书对他医疗案例的描述,和古印度药王神的神话传说,还有印度神医奇遇的民间故事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三国志》中就讲到,华佗给人治病时,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就是华佗即当时广陵太守陈登治病。

陈登有段时间身体很不舒服,华佗替他诊断后,为陈登配了一副汤药让他服用了。

过了一会儿,陈登呕吐不止,居然从胃里吐出了三声的虫子。

这些虫子被吐出来是红色的头部还在活动。

这个案例与天竺神医奇遇治病经历基本一致。

在后汉时期翻译的《奇玉朱奇树著作》中,讲述了奇遇的很多神奇的医学故事,有很多情节都与三国志和后汉书传记中华佗的事迹非常类似。

其三,是关于华佗发明的麻沸散的来源问题。麻沸散的配方通过现代医学分析,主要成分是曼陀罗花、草乌当归、天蓝星等。

其中有麻醉效果的是曼陀罗花,原产国就是印度,而曼陀罗花的名称也是梵文的音译。

通过以上的论证,大师陈寅恪认为华佗的事迹很可能来自于古印度的神话。

华佗是民众眼中理想化的神医,陈寅恪作为清华大学四大哲人之一,同时被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一生都在专注于历史的研究工作,他通过认真研究诸多著作文献,所得出的结论可信度是很高的。

人们对于这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的治学态度也是非常认可的。他提出华佗是古印度神话传说中的映射人物的观点,虽然有人觉得很荒谬,打破了人们一直以来对神医华佗的认知,但这个观点也不无道理。

历史的研究,就是这样,要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时时初心,才能看到历史真实的一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a.com/cwsyzy/12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