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map.html

古往今来,中医在处方用药的时候,都有一定的特定规律和禁忌规律,不能放在一起的中药,一般是不能同方运用的。自《神农本草经》始,就提出了药物配伍之间的“相反”“相杀”,到五代时期,出现了“相反者十八种”的说法,后世逐渐演变成《十八反》,至今依然被中医临床用药作为“脑后针”,时时刻刻提醒医生用药,切勿违反“十八反”。

为什么医生会害怕“十八反”呢?是因为十八反的用药禁忌,如果违反了,副作用可能是“生命难以承受之重”,后果严重的,可能“吃完一起躺板板”。所以,这个《十八反》歌诀不仅在医师圈子里时时记诵,在患者圈子里也广为流传。因为,违反了“十八反”,无论是医师,还是患者,有可能会“芭比Q了”!

在《十八反》歌诀中,第一句就是“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然而后世很多医家以及一些中药教科书在解读《十八反》的时候,把“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与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都列为了反药。十八反的原著是“半蒌贝蔹及攻乌”,这里的乌指的是乌头(也就是川乌和草乌),并没有说包含附子和天雄。

为什么很多后世医家和中药教科书以及药典会把附子、天雄也列入了“半蒌贝蔹及”的反药呢?原因是川乌是毛茛科乌头属乌头的母根;而附子是毛茛科乌头属乌头的子根;天雄是毛茛科乌头属乌头形长的块根(附子未生幼根者名天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把附子、天雄也列为“半蒌贝蔹及”的反药,纯属逻辑推断。

随着中医的发展,逐渐有一些医家认识到,原来“十八反”中间的有些反药值得商榷。比如半夏与附子,究竟反不反?比如中药学教材的半夏条文下,明确写到不宜与乌头、附子同用。为了安全起见,普遍临床共识是,附子半夏配伍与药典相悖,运用时存在潜在的医疗风险与纠纷,临床医生运用应提高警惕[1]。但是,很多临床医家通过古今临床文献研究发现,半夏反附子的说法有待考证,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一篇《附子并不反半夏》的文献,可谓是振聋发聩,文中指出,不仅附子不反半夏,而且两药相配,疗效可观;甚至还提出“对于‘乌头反半夏’之说,也有必要加以探讨,这一说法也不甚可靠”[2]。

如今突然说半夏和附子两个可以同方配伍使用,很多人肯定还是难以置信的,但是,我们通过古今文献研究发现,古往今来,还真有不少名医将附子和半夏两味中药同方运用了,而且还效果很好,比如《伤寒杂病论》的附子粳米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十四味建中汤;《赤水玄珠》的三生饮;《丹台玉案》的调胃和中汤;《辨证录》的洗心汤等等,不可枚举。

不仅古代诸多医家将半夏与附子同方使用,近现代也有诸多医家在临床中,同方运用过半夏和附子。这也充分说明,半夏反附子是因为附子与乌头是植物乌头的子母根,但是我们要明白,它们虽然是“母子”,但是都是相对独立的,这就好比父母喜欢的东西,孩子不一定喜欢;父母的好朋友,未必是孩子的好朋友;父辈之间有仇恨,子代之间未必有仇恨。这完全是两码事!因此,附子反半夏、瓜蒌之说欠妥,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3]。附子和半夏这两味奇妙的中药组合,这么多年来却一直背负着“十八反”的禁断之恋,幸有近现代诸多名医大贤大声疾呼,为它们正名,也是时候公开真相了。

附子的药性辛热燥烈,“走而有守,能通十二经”,可以“补下焦之元阳”,“逐在里之寒湿”,而且临床用途极为广泛;而半夏的药性辛温能散,具有“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降逆止呕”的作用;而且半夏与附子配伍,上能“振心阳、去痰浊、通心脉”,中能“温脾胃、化痰湿”,下能“补肾阳、行寒水”,对于下元亏虚、命门火衰、脾失温煦、阴寒内生、痰湿内聚、寒痰相搏以及心亏阳虚、阴乘阳位、寒痰阻于心脉等病变疗效确切;虽然古有相反之忌,但临床应用未发现任何毒性反应,若弃之不用,实为憾事[4]。

虽然本草明言十八反中,将半夏与乌头作为反药,但是附子与乌头虽然有一定内在联系,但是毕竟是两味不同的中药,比如扶阳派大剂量使用附子,却不是大剂量使用乌头。而且附子与半夏同方配伍在临床上,确有良效,主要可以用于咳喘、胸痹、胃炎胃痛、慢性肾功能衰竭、腹泻、呕吐、痹症、眩晕、风湿性心脏病等病症,主要归属于消化系统、心血管、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疾病,提示其共同的病机为“脾肾阳虚、痰湿内蕴”[5]。

虽然药典及教科书将附子与半夏不宜同方配伍,有它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支撑,但是附子与半夏同方应用的合理性,也有现代科学依据和临床实践基础;所以,直接将半夏与附子列为相反药,有些欠妥。结合古今文献以及处方分析发现,临床运用时辨证准确、在主要病机为“机体阳虚、寒痰湿阻”的时候,合理配伍运用、煎煮得当,并重视这两味药物的炮制质量、用药剂量,同时加强药师和医生的用药监管,做到小心谨慎,密切观察病情,中病即止,不能长期大量服用[6],是有可行性的。

也有文献研究发现,在不寐、痹症、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中,附子伍半夏极为适用,通常情况下,在“脾肾阳虚”引发的不寐的治疗中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而且十八反中的“附子半夏配伍”的临床应用具有选择性,临床应该在对它们应用的过程中严格依据临床医师指导,对其滥用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避免,从而将药物中毒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7]。

对于半夏与附子两味中药,都有一定的“毒性”,如果是作为散剂或者打粉冲服,那可能真的会出现问题。但是高温久煎是可以破坏半夏附子的毒性的,使用半夏附子,一定要记住一个要点,只要有附子,无论是否配伍半夏,一般煎服方法是,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然后煮沸2~3小时,记住是一定要煮沸这么长时间,煮沸2~3小时候,口尝药汤不麻口后,再与其他中药一起煎煮30分钟;另外,在使用半夏附子的同时,可以配伍生姜、山茱萸、甘草等中药,可以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作为中医,一定要牢记,“有是证用是药”以及“有故无殒”的原则,不要“因噎废食”,拿着“王牌”不敢打,活活浪费了一把好牌!当然,临床使用半夏与附子等中药时,的确需要谨慎,不可滥用,如果不是医中高手,尽量别这样使用,毕竟“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参考文献

[1]田文全.附子半夏配伍应慎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5(4):-.

[2]贺又舜,郭建生.附子并不反半夏[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63-64.

[3]叶俏波,邓中甲.附子与半夏、瓜蒌配伍应用源流考[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3(8):-.

[4]庞晓钟,宋炳礼.附子配半夏临床应用体会[J].河北中医,,27(1):30-31.

[5]李筠,范欣生,钱大玮,等.附子、半夏同方应用规律文献研究[J].中医杂志,,56(22):-.

[6]朱毓雄,林举择,陈松海.附子与半夏反药组合中药处方临床分析研究[J].中国处方药,,20(4):-.

[7]陈峰.附子伍半夏的临床应用现状及效果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35(3):68-70.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a.com/cwsyzy/14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