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lx/210312/8740647.html
对于中医初学者,最怕的就是用药失误,酿成大祸。用药时难免畏手畏脚,顾虑重重。诚然,食物尚且相克,何况药物。因此了解中医用药有哪些禁忌是十分必要的。提到用药就不得不说配伍了。一药有一药的作用,通过药与药的配合,能促使作用加强,或减少不良反应,发挥更好的效能,这是中药配合应用的重要意义。我们一般说的药物相克在中医里的专业术语叫“相反”,是药与药配合产生的六种反应中的一种。这六种反应不仅指出了有利的一面,还指出了不良的一面。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1.相须:即两种功效相同的药物经过配合使用,可以互相促进加强效果。如知母配*柏,滋阴降火的作用更强,成方中知柏八味丸、大补阴丸就是知母与*柏配合使用的。2.相使:两种不同功效的药物,配合后能使直达病所,发挥更好的疗效。如附子以茯苓为使,成方中真武汤、附子汤均用茯苓为使。3.相畏:一种药物能受到另一种药物的克制,因而减低或消除其烈性,叫做相畏。如半夏畏生姜,故炮制时即以生姜制半夏*(药房中所卖的多为姜半夏),中半夏*者亦以生姜解救。4.相恶:两药合用时,因牵制而减低其效能,叫做相恶。恶是不喜欢的意思。如生姜畏*芩,因*芩性寒,能降低生姜的温性。5.相杀:指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性,如防风杀砒*,绿豆杀 *。6.相反:合用后能发生剧烈的副作用,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前人指出,相反和相畏的药必须慎用,为方便记忆,编有十八反歌和十八畏歌。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芜俱战草,诸参辛芍反藜芦。歌中所提十八种药,即表示相反比较显著。如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与乌头相反;海藻、大戟、甘遂、芜花与甘草相反,人参、沙参等和细辛、芍药与藜芦相反。十九畏歌: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最怕密陀僧; 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煴炙煿莫相依。歌中所提十九种药,即表示相畏比较显著,如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畏密陀僧, 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荆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水牛角代),人参畏五灵脂,肉桂畏赤石脂。那么,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如何看待相反、相畏呢?相反的药物还好说,正常情况下应尽量避免配伍在一起。那相畏的药物呢,我们也要避之不及吗?个人认为不一定,相反,我们可以利用药物之间相畏的特性来纠正某一药物的偏性,就如生姜和半夏相畏,但我们可以利用生姜中和半夏的*性一样。更有甚者,大国手们可以直接利用药物的*性来治病,比如附子有*,却为回阳救逆之要药。现行《药典》规定附子一次的用量不得超过15g,但是山西名医李可老先生在救治危重病人时附子的起手用量都在g,有时甚至叠加到g。李可老先生一生用附子几十吨,从未有过一例中*。温热寒凉,治病用药无非就是以偏纠偏。纠偏不是莽撞用药,治病也不是单用一味药,还要讲究配伍,讲究君臣佐使,药物的剂量也很有讲究。比如温病学派的名医吴鞠通(清)在《温病条辩》中所言“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因上焦其位居高,用药多取清轻上浮,如羽毛之轻扬,才能上达上焦。且病属初起,药不宜苦重,只要用轻清发散之品即可。治上焦病所用药物剂量一般也较少。略有跑题,但总而言之,中医治病讲究辨证,一病一治,一人一治。没有一定不可用之药,惟合适耳。相克不一定就是坏事,配伍得当,亦不失为起死回生之妙药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a.com/cwsyzy/8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