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被曹操杀了,麻沸散也失传了,没有
一:华佗被杀,奇药失传 在战火纷飞的三国时期,每个人的性命都是非常廉价的,今天杀一个,明天杀一群可谓是家常便饭。而其中有一个人的死,却让人们非常痛心,那就是——华佗之死。华佗并不是什么名门之后,也不是什么勇猛将*,他只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他凭借这自己高超的医术,在这个无情的战火时代,演绎出各种“医学奇迹”。他专攻各种疑难杂症,并且都很有奇效。 但是,他本来是为了救曹操一命,却没想到却被曹操误以为要行刺他,将华佗杀害。可以说华佗一生救人无数,最终却因为救人而害了自己。而最为让人悲愤的是,曹操认为他是行刺,竟然下令抄家,将华佗所有的医学书籍、笔记、药材等等全部烧掉,这些都是华佗一生最为重要的财富,却被付之一炬。 这其中,被烧毁的医学典籍数不胜数。而最为让人痛心的,也是华佗最为伟大的发明——麻沸散,也随着曹操的一把大火彻底消失了。在现代人眼中可能无所谓,但是在缺乏麻药的古代,这可就是致命的,因为在古代做外科手术,很多人因为没有麻药而就此丧命,因为实在难以忍受那种疼痛。而华佗的“麻沸散”却可以轻视解决这些问题,以《后汉书》的形容说,就是“醉无知觉”,只要患者将麻沸散服下,等没有知觉之后,然后就可以成功举刀,完成一系列外科手术。 “麻沸散”的失传是一个重大损失,而与此同时也让我们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是不是麻沸散失传以后,古代中国的外科手术就不能进行了,只能回到撕心裂肺的疼痛煎熬之中吗?或者说华佗死后,中国古人动手术还有其他的麻药可以用吗?想要搞清楚这样一个让人“光想就痛”的问题,咱们就要明白一个事实:要研究麻药的道路上,华佗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二:麻醉药的前世今生 虽然说华佗发明了“麻沸散”,但是在他发明之前,也是有很多历代的医师们为此刻苦专研了很久,也可以说“麻沸散”是华佗在前辈们的基础上,成功的一个杰作。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子·汤问》就有记载,神医扁鹊以一种“*酒”作来制作出了麻醉药的效果,并成功让两个患者昏睡,从而完成了腹腔手术。 往后几百年后的两汉时期,麻醉药的应用和使用已经很普遍了,根据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里记载,当时麻醉药的用法:“入温酒一杯中而饮之,至不痛为止。”从字面意思可以看出,上述麻醉药物是一种温酒,是以酒与乌头制成。虽然这个麻醉镇痛效果比较有限,但是效果还是有点的,至少可以缓解。 如果说之前的麻醉药效果不佳,那么到了三国时期,华佗发明的麻沸散可谓是巨大飞跃,效果与现代麻药效果已无差异。麻沸散的效果:融于酒里服用的“麻沸散”,即可让患者陷入“醉无知觉”的麻醉状态,也就是说可以让患者在毫无感觉的情况下,熬过力度极大的痛苦手术。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他学习前辈的经验总结出来的,结合自己的创新之举,然而却因为曹操的一次猜忌让这个发明淹没在历史中,但是中国的医师们并没有吓倒和放弃,而是接过华佗的接力棒,继续麻醉药的研究。 但是不知是不是因为之前的医书典籍的遗世还是麻沸散的功效太过出色,两晋至隋唐年间,虽然各种麻醉药物层出不穷,但是效果都都不是很好,似乎都在原点打转。直到宋代的名医窦材发明了睡圣散才有了突破,这是在他所著的《扁鹊心书》里相关记载的。为什么说睡圣散就是一个突破?比起其他麻醉药物它强在哪里?根据《扁鹊心书》里记载的,它的用料是曼陀罗和大麻,这两种药物本身就具备麻醉效果,所以放在一起药效很明显。并且《扁鹊心书》还记载了用药场面,也是超过之前的前辈们:“人难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不知痛”。这种火烧针扎都不疼的效果,堪比《后汉书》里“麻沸散”的药效,这种药效堪称直追华佗传奇。也正是因为睡圣散的发明问世,让宋朝以后的医生们仿佛拿到了一把钥匙,打开了追赶传奇的大门。 三:薪火相传的古代外科手术 麻沸散虽然失传了,但是睡圣散的问世又让外科手术重建光明。那么睡圣散的发明意义究竟有多大呢?我们先来看看睡圣散的关键药材——曼陀罗花,从宋朝开始,直到元明时期,所有的麻醉药物都是以曼陀罗花为原材料,这是配方的一个质的飞跃,不再像以前用什么温酒来简单配置,而是有了更为严格的药物剂量用法。 在元代医生危亦林所著的《世医得效方》里,就有对于使用曼陀罗花进行“数字化管理”,规范使用方法:医生需要根据病人不同的年龄、身体健康情况、伤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来确定曼陀罗花的使用剂量,作出相应调整。并且要根据病人使用后的身体反应,即使作出用量的调整。这样的规定使得医生和患者都有了一定的保障。并且同样在这部医学宝典中,还记载了在元代,治疗骨科和其他严重疾病时,麻醉药已经应用的十分普遍了。 而到了明朝初期,当时还没有做皇帝的朱棣,在他所收集的《普济方》问世后,根据宋元两朝各种麻醉药的优点,发明出了“草乌散”,这种药物成为了成了明初起常见的麻醉药。同样由于这种药物的效果很好,在《普济方》里也详细记载了草乌散的用量,可以说麻醉药到明朝这个时候应用已经十分安全了。通过记载,我们可以得知,在使用草乌散让病人接受各种骨科手术时,可以成功实现全身麻醉,增大手术成功率,并且已经非常成熟了。 在明朝起,不仅对于全身麻醉已经成熟,对于局部麻醉也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就让麻醉药物的应用有了更高的要求。明代医生王肯堂,就用酒和麻醉药物混合起来,成功实施了局部麻醉。清代医生吴谦与顾世澄,进一步将局部麻醉技术加以完善,顾世澄将不同配料、不同剂量的麻醉药物混合,并配以利刃和绣花针作为手术刀,成功对一名缺唇患者进行了修补手术。而吴谦在他所著的《医宗金鉴》更是大量记载了他自己通过局部麻醉来实施各种外科手术,并取得了成功。 可以说明清两代的名医,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赶超先辈的决心,让他们所达成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昔日华佗的辉煌,即使放在世界医学历史中,也都是了不起的医学突破。俗话说,医者仁心。这些突破的背后是一代代医者们舍生忘死的付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去践行人类医学的进步,麻醉药物本身就有巨大风险,稍有不慎就可能让自己有生命危险。比如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记载,:“曼陀罗花,火麻花等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这句看似轻描淡写,实际上需要李时珍自己亲身试药才能得出药效以及用药的剂量,可以说每一次看似简单的描写,背后都是用生命来尝试。 华佗麻沸散的传奇,留下的不止一声叹息,更是中国医学先贤们,上下求索的倔强身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a.com/cwgnzy/11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四九护阳关键9天这个部位最该补
- 下一篇文章: 口述云南生态篇原本山川极命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