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传之秘在于量
现在的人越来越不喜欢喝中药和煮中药,喜欢便携、易于保存、口感好、安全的中成药,但是另一方面,服用中成药中起不到什么效果,让患者心生疑惑。 除去药方是否对症,中药的剂量也极其讲究,剂量合适,便能效如桴鼓;剂量不足,便如老驴推磨;正所谓: 中药不传之秘在于量 我们以小柴胡颗粒为例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以下是在淘宝搜索“小柴胡颗粒”得到的结果: 其用法用量如下: 白云山:一次1~2袋,一日3次,每盒10袋 仁和:一次1~2袋,一日3次,每盒9袋 云南白药:一次1~2袋,一日3次,每盒10袋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按照这个用量,每天究竟能吃进多少有效成分: 每一款小柴胡颗粒大致都是2~3天用量,价格平均是18元,也就是说按照用量来吃,平均每天支出6~9元 而这6~9元里面,吃进去的还都不是原材料的价格,还有相当大一部分的营销费用、运输费用、员工工资、经销商利润等等。 我们以白云山和仁和药业的主营业务中与中成药相关的数据来简单看看: 近五年两家企业的中成药相关业务毛利率都在32%~45%之间。简单起见,我们就取40%的毛利率,也就是说我们购买的小柴胡颗粒中,原材料、加工费用和折旧等等合计起来占比60%,每天在3.6~5.4元。 根据白云山年年报披露的数据,其制造业务的原材料占比为78.39%,简单起见取80%,那么我们每天吃进去的原药的价值,相当于3.6*80%~5.4*80%,也就是2.88~4.32元。 到这里还没完,考虑到小柴胡颗粒是制成了颗粒,中间的药效还会有一定的损耗,但具体损耗多少我们也不知道。同样的病,同样的量,在小样本研究下,汤剂完全好了,颗粒是好转,并没有完全好。 那么假设颗粒会损耗20%的效果,那么最终我们得到了2.30~3.46元这个数据,也就是按照正常用量吃药,相当于服用了多少原药。 当然,这个计算是很粗糙的,其目的也不是为了精确计算出到底有多少原材料成本,只是略微论证一下。 那么这些价格相当于多少原药呢? 我们以中药材天地网的产地价格为准,看看小柴胡汤里面用量 的几味药的价格: 看看这个价格,对比一下平时你买菜用了多少钱,你到底吃进了多少有效成分,心里就能有个数。(简单点,你算算每天吃饭花多少钱) 所以一般感冒的时候吃颗粒药,按照给定的用量吃中成药真的会很慢,可能更有效的还是里面的热水和安慰剂效应。感冒变化较快,指望靠这么一些用量就吃好,很难。 不过这样好处也很明显!因为大多数人的中药类感冒药都是吃错的,寒湿热混着吃,正是因为吃的剂量少,吃错了也出不了大问题,反正都促使大家多喝热水,加速感冒痊愈。(这波啊,这波在大气层) 下面我们来看看伤寒论中记载的小柴胡汤,以及现代内服汤药常用的剂量: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味苦,微寒)*芩三两(味苦寒)人参三两(味甘温)甘草三两(味甘平)半夏半升(洗,味辛温)生姜三两(切,味辛温)大枣十三枚(掰,味甘温)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目前主流观点是东汉时期的一两相当于现在的15g左右,但是这个恐怖的剂量,真的不会死人吗???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1两约为现在的3g左右,这个是综合各方面因素和实际用药的经验来调整的。 现代一般中药常用内服剂量约为5~10g;部分较大剂量约为15~30g;新鲜药物常用量为30~60g。 影响中药用量有些比较有争议的因素:(1)化肥使用;化肥的确让同等重量的中药材药力小于不用化肥的野生中药材,但是这并不是主要逻辑。(2)体质问题;城市居民能承受的药力比农村的人要小一些,现代人能承受的药力又比古代人要小一些。 另外性别、患病轻重程度、体质、年龄、配伍、制作、药物性味归经、剂型(汤药、丸剂等)、季节、地区等等因素,都会影响重要的用量,其中的内容量较多,不在此赘述。 前文的论点大多数侧重于现在的重要用药都比较小,起不到什么作用,但凡事都得说正反两面,中药用药如果不当,几克都能引起急性中*。 记得之前在书上看过一个案例,但已无法找到原始信息了,大体的情况如下: 某男子听信偏方,将草乌头研磨成粉末,用*酒服下,不一会儿便四肢发麻,医院抢救。 这个案例中,首先草乌便是大*之物,和我们常用的附子很像,但是附子为乌头子根的加工品。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 附子性辛、甘,大热,有*。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一般我们使用附子都会使用加工过消去部分*性的附子,不会使用乌头的原药。同时加入甘草等解*药物,并进行长时间的煎药,消去附子的*性,才敢使用附子。在这种情况下,某些中医大剂量使用附子,也取得了惊人的疗效。 但是本案例中,草乌原药+粉末(助吸收)+*酒(助药效发挥),其*性之强,颇为惊险。 在大家都不喜欢煎中药的趋势下,一个好的中医,需要对每一味药的药性都非常了解,在使用中成药的时候,了解其中每一味药的特性,从而决定其用量,不应被其包装盒子上的功能主治所束缚住,灵活运用中成药达到理想效果。 毕竟,小柴胡汤,不只是治感冒而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a.com/cwgnzy/8783.html
- 上一篇文章: 科普中药配方禁忌以及中药配方颗粒服用
- 下一篇文章: 国家卫生健康委提醒餐桌上这些食物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