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青麸杨,云杉落叶松。泉清水碧锁重楼,江离恨悠悠。信步拟康桥,行者自无疆。山深路遥人莫愁,归去数青州。——《巫山一段云》(19中药A班蔡逸桓同学作)

七天的野外见习转眼间就进入了尾声,在观音林场野外见习的一周里,包括各位老师,研究生,各位同学在内,大家都经历住了大自然的洗礼和考验,克服艰险,收获良多。

在此次的野外见习中两个班,分为四个小组,共余人采到药用植物标本53科,属,共余种,且均经过采集压制,拍照留影,以及信息整理在册。其中以菊科、唇形科、百合科最为多见。这当中包括生长于海拔三千米左右的大叶三七、重楼、万寿竹、鹿药、延龄草、红毛七,还有生长于低海拔的草乌、多序岩*耆、琉璃草、半夏、细辛等,林老师带领同学甚至采到了灵芝,实乃意外之喜。采集的路上虽然充满了艰辛,但是我们的专业知识方面增长了不少。除此之外我们更是领略到了自然的力量!不经感叹,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人类永远是自然的学生。

    

当我在那深山密林下看到这些植物即使没有阳光也在生长,植物的坚强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它们没有出路也要制造出路。有些植物具有自我防御能力,比如采到的荨麻,它把针和*这两种防御武器相结合,从而产生更有效的保护作用。在这次的学习过程中我渐渐体会到了蒲老师说的“可操作性”,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我们通过观察,解剖植物的形态结构能用专业的术语描述植物的主要特征,制作检索表,让自己的学习更加轻松。这次见习我学到了许多课堂上书本里没有的知识,看到了很多实例,许多植物以前是只闻其名不见其形。

在野外实际行动中,我们分工明确,协作配合。拍照的同学可能更有机会去接触老师传授的知识,而且在老师的指导下拍照技术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测量植株的同学以及挂号牌的同学也能亲身体会植株的生长环境和本体特点;采集标本的同学更加体会到了采集的相关原则,无论是药用部位的辨别还是植株采挖方式都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提高。当然, 的乐趣莫过于同学们一起翻标本,这不仅是增加同学间友谊的方式,更能让我们对植物名称有一个熟悉与记忆的过程,完成任务的同时扩充了知识面,可谓一举多得。在野外学习时同学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在休息时做各种游戏,气氛热烈,此情此景已成为大家大学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

为期一周的野外见习圆满结束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领会了野外见习对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同时,由于是在野外,不同于学校的舒适环境,条件比较艰苦,所以这次实习也很好地考验了大家的体力和意志力。在实习过程中虽然又苦、又热、又累,有些同学甚至扭伤脚踝、突发不适,但是在遇到困难时大家都彼此帮助、互相协作、互相团结、咬牙坚持,在大家的共同合作努力下很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这不仅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赞叹与热爱之情。同时,还让我们领悟了独立思考、团结互助的精神,并激励我们在学习的高峰上不停探索。

终于,在7月9号的晌午,我们坐上返回学校的大巴,眼望着不断后退的满眼苍绿,不仅是蔡逸桓同学,我想大家每一个人都感慨良多,胸中意气一时难以抒发。这次旅程虽然短暂,但所收获的又岂是寥寥数语可以概括的。感谢每位老师的指导和付出,也感谢每位同学的参与和坚持。我相信我们的这段经历,将如老师所言,成为大学四年里最难忘的回忆之一。

策审:晋玲邵晶图文:马毅王振恒刘立马晓辉级中药学专业同学责编:王圆圆、强正泽编辑:药苑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a.com/cwgnzy/8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