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应用最广的一种剂型。清代医学家徐大椿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正确掌握中药煎煮法是提高药物疗效的重要环节。

一、选择合适的煎药器具

可用于煎煮中药的容器有砂锅、陶罐、铝锅、搪瓷锅、不锈钢锅等具有传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散热慢特点的器皿,其中尤宜采用砂锅和陶罐;忌用铝、铁、锡等金属类容器。

二、浸泡

煎药前中药饮片一定要浸泡,因为中药大多数是植物类干品,有一定的体积和厚度。因此,在煎煮前必须浸泡,使中药饮片湿润变软,细胞膨胀,产生一定的渗透压,使有效成分渗透扩散到细胞组织外部的水中,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三、煎煮方法

1、煎煮火候:由于采用直火的火候容易控制,因此在中药煎煮时一般采用直火加热法,通常情况下,先用武火将药液快速煮沸,然后再用文火慢慢煎熬,且为了避免挥发成分损失在煎药过程时,故不宜频繁打开锅盖。

2、煎煮时间:煎煮时间的长短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有密切的关系,如含骨胶质的动物甲骨类药物、矿物质药物,因在常温下不溶于水,则需经过较长时间的煎煮,才可使药物有效成分析出。药物有芳香挥发性成分者,煎煮时间不宜过长。补益类药物为了使其有效成分充分析出宜久煎。一般情况下,解表药,清热药,芳香药宜在沸后慢煎约15~20分钟,滋补药宜在沸后慢煎 0~60分钟。

3、煎煮次数:一般药物煎煮2次,补益药或质地坚硬的药物可煎3次。对煎煮次数的研究大体一致,一煎煎出率大约为30%,二煎为40%~50%,2次合并可得70%~80%。而三煎、四煎仅占20%。如需利用大*的泻下作用时,煎1次即可。

四、特殊药物的煎煮

1、先煎:一些质地坚硬的贝壳、矿石类药材,如牡蛎、生鳖甲、石膏、玳瑁、龙骨、寒水石等,先煎20~30分钟,水牛角则要先煎3小时。剧*药如附子、生半夏、生南星及草乌、川乌,提倡先煎2小时以上。

2、后下:一般含挥发性或热稳定性差的成分的中药如薄荷、砂仁、降香、白豆蓉、阳春砂、鱼腥草、沉香等,临出锅前2分钟将其放入。

3、包煎:煎药时使用纱布包,把一些细小、有绒毛的饮片如车前子、葶苈子、海金沙、蒲*、 霜、苦杏仁霜、百草霜、旋覆花、枇杷叶等包好。

4、烊化:阿胶、龟胶、鹿角胶等由皮、骨、甲、角经特殊加工制成的胶状物的药物,需进行烊化(将药物放入碗中,加少量水,放在锅中隔水蒸炖,不时用筷子搅拌)后,与煎好的药汁和匀服用。

5、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粉、珍珠粉、羚羊角粉,牛*粉等。

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如人参、鹿茸等。

医院

扫码







































白淀风
北京 的白癜风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a.com/cwsltx/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