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知食铺子上新啦
知食铺子上新啦! 知食干货#第二期# 快来看一看铺子老板在周末新进的干货吧,不吹不黑,都是好东西喔~ 一、中基 1、金元四大家各自的流派、观点 用药特点和著作 2、温病学派的四位代表医家各自的 著作和贡献 3、整体观念中“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体现在哪些方面 (1)生理功能的整体性: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 (2)病理变化的整体性:“有诸内,必形诸外。”(3)诊断防治的整体性:“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4)养生康复的整体性。 4、病、证、症的基本概念 病:即疾病,是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理演变的一个完整的异常生命过程。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机体发病而表现出来的异常状态。 5、辨证和论治的关系、辨证论治的 应用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辨证论治的应用有:异病同治、同病异治。 6、气机与气化的区别与关系 气机:气的运动,主要有升、降、聚、散几种。气自身的运动,化为天地阴阳二气。 气化: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气与形之间的转化、形与形之间的转化、气与气之间的转化和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 关系:气化与气机密切相关。气化过程由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所产生和维持。若气的运动停止,气化过程也就止息,人的生命活动也就停止了。因此气的运动是气化过程产生的前提和根本。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又在气化过程中得以体现。 :-)来练一练吧~ (A型题)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_______。 A 巢元方 B 张景岳 C 陈无择 D 张仲景 (点击选项查看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2) 二、中诊 1、《难经》 在诊法重独重切脉,并改人迎、气口、趺阳诸诊为独诊寸口之寸关尺。 2、《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 将病、脉、症、治结合起来,以六经为纲辨伤寒,以脏腑为纲辨杂病,理、法、方、药一气贯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辨证论治体系 3、《脉经》 《脉经》 4、《诊籍》(西汉·淳于意)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病案记录。 5、《肘后备急方》(晋·葛洪) 首次描述天花、麻风、狂犬脑组织治疗狂犬病;记录中国免疫思想萌芽的书籍。 6、《刘涓子*遗方》 最早的外科专著。 7、《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 部论述病源、病候的专著。 首次描述天花、麻风、狂犬脑组织治疗狂犬病;记录中国免疫思想萌芽的书籍。 :-)来练一练吧~ (X型题)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有_______。 A 见微知著 B 整体审察 C 司外揣内 D 以常衡变 (点击选项查看答案)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CD 中医诊断的基本法则是: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动静统一。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因发知受。 中医诊断学#绪论(2) 三、中药 1、中药的七情 单行:单用一味药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如:独参汤;相须:AB功效相似、相互增强原有药效,如:麻桂、附子干姜、陈皮半夏;相使:A为主,B为辅,B提高A功效,如:*芪茯苓、大*芒硝、枸杞子菊花;相畏:A*副作用被B抑制,如:半夏畏生姜、甘遂畏大枣、熟地畏砂仁、常山畏陈皮;相杀:A*副作用被B消除,如:绿豆杀 、生白蜜杀乌头、防风杀砒霜;相恶:A能破坏B的功效,如:人参恶莱菔子、生姜恶*芩;相反:AB同用产生剧烈*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 2、中药的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a.乌头反贝母、瓜蒌(天花粉为栝楼根)、半夏、白及、白蔹;b.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c.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无太子参) 3、中药的十九畏 硫*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最怕密陀僧。 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畏密陀僧, 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来做一道题练习一下吧~ (X型题)使用*副作用减轻的配伍方法是_______。 A 相须 B 相使 C 相畏 D 相杀 E 相反 (点击选项查看答案) 中药学#绪论(2) 四、方剂 1、方剂中君臣佐使的含义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②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①佐助药→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②佐制药→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③反佐药→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以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①引经药;②调和诸药。 2、君臣佐使理论对临证遣药组方的 意义及其在遣药组方的具体应用。 在遣药组方时并没有固定模式,既不是每一种意义的君、臣、佐、使药都必须具备,也不是每一味只任一职,一般来说,君药的药味较少,而且不论何药作为君药时用量比作为臣、佐、使药应用时要大。这是一般情况下对组方基本结构的要求。 遣药组方既要针对病机考虑配伍用药的合理性,又要按照组成的基本结构要求将方药组合成一个主次分明、全面兼顾的有机整体使之更好的发挥效果。 至于“以法统方”和“君臣佐使”理论的关系,前者是遣药组方的原则,是保证方剂针对病机、切合病情需要的基本前提;后者是组方的基本结构和形式,是体现治法、保证疗效的手段。 3、方剂变化运用的主要形式 ①药味加减的变化;②药量增减的变化;③剂型更换的变化。 4、各种变化的前提及其与功用主治 的关系 ①药味加减的变化:药物是决定方剂功用的主要因素。其加减运用的目的是使之更加适合变化了的病情需要。必须指出,在此所指的药味加减的变化,是指在主病、主证、基本病机以及君药不变的前提下,改变方中次要药物,以适应变化了的病情需要,即我们常说的“随证加减”。②药量增减的变化:药物的用量直接决定药力的大小,方剂中用量比例的变化还会改变方剂和配伍关系,从而可能改变该方功用和主治证候的主要方面。药量的增加或减少,可以是单纯药力的改变,也可以是随着组成配伍关系的改变而功用、主治发生改变。③剂型更换的变化:中药制剂种类多,各有特点。由于剂型不同,在作用上也有区别。 方剂学#绪论(2) 打烊时间 今天的干货就分享到这里,小练习都做对了嘛~ 一期一会,我们下期再会哦?(????)? 重要通知: 小铺的营业时间暂定 每周一、三、五 敬请期待哦~ 文字/“青竹医考”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a.com/cwsyzy/10933.html
- 上一篇文章: 仝小林经方的剂量
- 下一篇文章: 石膏二乌南星,大剂量使用,才能疗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