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来了

川乌

中医大学堂

你不能不知道

的中药

人们常说是药三分*,可见能够以治病救人的药材,在很多时候也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同样也可能在不当使用下损害患者健康。在《三国演义》中关二爷关羽为*箭所刺伤,神医华佗为其刮骨疗伤的故事因为关羽的泼天胆气而天下尽知。

这其中关羽所中*箭便是一味中药材所制——这是一支涂抹了乌头*的箭。而乌头的*性之烈也随着这个故事扬名天下,谈者色变。不过,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乌头除了人尽皆知的强烈*性之外更是一味上好药材。传统的乌头又分川乌和草乌,而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其中之一的川乌。

中药小知识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主产于四川、云南、陕西、湖南等地。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生用或水浸、煮透、切片,制后用。

药性

辛、苦,热。有大*。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

祛风湿,

温经止痛。

用法用量

煎服,1.5~3g;宜先煎、久煎。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内服一般应炮制用,生品内服宜慎;酒浸、酒煎服易致中*,应慎用。

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长沙药解》:“乌头,温燥下行,其性疏利迅速,开通关腠,驱逐寒湿之力甚捷,凡历节、脚气、寒疝、冷积、心腹疼痛之类并有良功。”《本草正义》:“乌头主治,温经散寒,虽与附子大略相近,而温中之力较为不如。且专为祛除外风外寒之响导者。”

临床应用

风寒湿痹

本品辛热升散苦燥,“疏利迅速,开通关腠,驱逐寒湿”,善于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有明显的止痛作用,为治风寒湿痹证之佳品,尤宜于寒邪偏盛之风湿痹痛。治寒湿侵袭,历节疼痛,不可屈伸者,常与麻*、芍药、甘草等配伍,如乌头汤;若与草乌、地龙、乳香等同用,可治寒湿瘀血留滞经络,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日久不愈者,如活络丹。

心腹冷痛,寒疝疼痛

本品辛散温通,散寒止痛之功显著,故又常用于阴寒内盛之心腹冷痛。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常配赤石脂、干姜、蜀椒等,如乌头赤石脂丸;治寒疝,绕脐腹痛,手足厥冷者,多与蜂蜜同煎,如大乌头煎。

跌打损伤,麻醉止痛

本品止痛作用可治跌打损伤,骨折瘀肿疼痛,多与自然铜、地龙、乌药等同用,如回生续命丹。古方又常以本品作为麻醉止痛药,多以生品与生草乌并用,配伍羊踯躅、姜*等内服,如整骨麻药方;配生南星、蟾酥等外用,如外敷麻药方。

现代研究

化学

成分

本品含多种生物碱:如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消旋去甲乌药碱,酯乌头碱,酯次乌头碱,酯中乌头碱,3-去氧乌头碱,多根乌头碱,新乌宁碱,川附宁,附子宁碱,森布宁A、B,北草乌碱,惰碱,塔拉胺,异塔拉定,以及乌头多糖A、B、C、D等。

药理

作用

川乌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有强心作用,但剂量加大则引起心律失常,终致心脏抑制;乌头碱可引起心律不齐和血压升高,还可增强*毛旋花子苷G对心肌的*性作用,有明显的局部麻醉作用;乌头多糖有显著降低正常血糖作用;注射液对胃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不良

反应

乌头服用不当可引起中*,其症状为口舌、四肢及全身麻木,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头昏,眼花,口干,脉搏减缓,呼吸困难,手足搐搦,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血压及体温下降,心律紊乱,室性期前收缩和窦房停搏等。中*严重者,可死于循环、呼吸衰竭及严重心律紊乱。中*原因多因误服、过量,或用生品不经久煮、服生品药酒、配伍不当等。

在自然界的多数情况下,越是药用价值越高的植物,相应的*性也就越强,在平时的药物配伍上需要格外的注意。但对于川乌的用法用量不能准确把握,务必事前咨询专业医生,切不可轻举妄动。

END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a.com/cwsyzy/10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