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的传说故事
白芨的传说故事:关于白及之名曾流传一段故事:古时有一名会稽将官,为保皇帝从关外回京而身负重伤。皇帝感动,必须要将其治好,太医们将腿肢折及外伤均治好了,而肺穿破医不好。皇帝征召能士医治。有一个农民拿一把像菱角肉似的根和草献上。把药烘干磨末,一半冲服,一半外敷。用药后果然奇效,肺伤愈合而吐血停止,皇帝大喜。而农民不要钱财,只求皇帝赐一药名,且编入药书,公布天下为更多的人服务。皇帝连连点头道:“好!好!这药还没有名字?”并问:“你叫什么名字?”农民回答说:“我姓白,名及。”皇帝笑笑说:“这药就叫白及吧”。 南宋 的文学家,学识渊博、尤熟宋代掌故的洪迈(-年),编著的《夷坚志》中有一则故事:台州狱悯一大囚,囚感之因言:“吾七次犯死罪,遭讯拷,肺皆损伤至吐血,人传一方,只用白及为末,米饮日服,其效如神。”后其囚凌迟,刽者剖其胸,见肺部窍穴数十处,皆白及填补,色犹不变也。言虽过实。吸收方能治医而补,色犹不变也是过实。但白及治肺空洞、吐血、支气管扩张咯血,其效比单纯用抗痨药和其他西药效果好,有显著缩短凝血酶原在凝血过程中的转机,加速红细胞沉降率,对毛细血管具有较好的修补功能,且无不良反应。并且白及的胶浆能促进创面生长和愈合。 白芨 白芨还可以叫做紫兰,能治各种疾病,白芨的味道比较苦,能够达到止血以及收敛作用,它的干燥块茎可以入药,成品为不规则的类白色薄片,药性微寒,味道苦涩,是我国传统中药。 性味: 白芨味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 功效与作用: 1、收敛止血:白芨有良好的局部收敛止血作用,可以增强血小板因子活性,在短时间内凝血,并且加快凝血酶的生成,从而起到止血的目的。 2、消肿生肌:白芨自身有寒性,可以帮助缓解肌肉的水肿状态,同时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加快伤口愈合的速度,具有消肿生肌的作用。 3、白芨对肿瘤细胞等有明显抑制作用。 4、用于内外出血诸证及痈肿、烫伤、手足皲裂、肛裂等。 5、其假鳞茎为名贵的止血,抗杆菌,真菌,治疗咳嗽。 6、对阴虚咳嗽、肺热咳嗽、百日咳、肺结核咳嗽以及其它难治性咳嗽都有良好止咳作用,治疗鼻窦炎。 药物化学成分: 块茎含联苄类化合物、 菲类化合物、联菲类化合物、双菲醚类化合物、 菲并吡喃类化合物、具螺内酯的菲类衍生物、菲类糖甙化合物、苄类化合物、对- 苯 、原儿茶酸、桂皮酸、对- 醛 用法用量: 一般用量建议煎服6-15g,研磨吞服3-6g,外用则适量,使用时需要注意,外感风寒以及内热患者不宜服用,而且白芨在中药配伍时,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禁/宜人群: 外感咳血,肺痈初起及肺胃有实热者忌服。 炮制方法: 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干。 地理分布: 主产于贵州、四川、湖南、湖北等省,此外浙江、河南、陕西、广东、广西、云南、江苏、福建、江西等地亦有生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a.com/cwsyzy/11197.html
- 上一篇文章: 特效偏方名不虚传,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学到
- 下一篇文章: 秘方来了已治好20万人的坐骨神经痛秘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