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的功效与作用禁忌艾叶的营养价值及正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艾叶又叫艾蒿,艾叶的功效是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安胎,艾叶的作用是治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心腹冷痛,胎动不安,艾叶用药禁忌阴虚血热者慎用艾叶。 基本概述药名:艾叶 别名:艾蒿、家艾、大艾叶、杜艾叶、萎蒿 性味:味辛、苦,性温,无*; 归经:归脾、肝、肾经;芳香温散,可升可降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降湿杀虫、理气血、止血、安胎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胎动不安、心腹冷痛、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泄泻久痢、带下、湿疹、疥癣、痈肿、痔疮。 用法用量:煮粥或煎汤。可加入1-2两,调味。 药材基源: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 功效作用1、艾叶生寒熟温,生捣汁服可止血。(朱震亨) 2、艾叶治产后腹痛欲死,因感寒起者:陈蕲艾二斤,焙干,捣铺脐上,以绢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气出,则痛自止。(《杨诚经验方》) 3、艾叶治妊娠卒眙动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艾叶一鸡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肘后方》) 4、艾叶辟风寒涅,瘴疟。《本草正》 5、艾叶治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叶(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等分。上二味捣罗为末,酒煮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圣济总录》香艾丸) 6、艾叶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干艾叶克(炒焦存性),川白姜50克(炮)。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世医得效方》艾姜汤) 食用方法1艾叶生姜煨鸡蛋 材料:艾叶15克、生姜25克、鸡蛋2个 做法:将上3味加水适量同煮;待鸡蛋熟,剥去壳,复入原汤中煨片刻。 用法:吃蛋饮汤,每日2次。 功效:温经,止血,安胎,散寒;适用于崩漏及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 来源:民间经验方 2母鸡艾叶汤 材料:老母鸡一只、艾叶15克。 做法: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艾叶一起煮汤,分2--3次食用。月经期连服2--3剂。 功效:补气摄血,健脾宁心;适用于体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心悸怔仲,失眼多梦,少腹冷痛等。 3艾叶米粥 材料:艾叶15克(鲜者30克)、南粳米50克、红糖适量。 做法:煎取浓叶去渣,再加水同煮为稠粥。 用法:月经过后三天服,月经来前三天停。每日两次,早晚温服食用。 功效:艾叶米粥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治妇女虚寒性痛、月经不调、小腹冷痛、崩漏下血、胎动不安、妊娠下血及宫冷不孕症。 按语:艾叶芳香而温,善于温气血。暖经脉,逐寒邪,止冷痛,与粳米煮粥,性温气香,专治妇女寒性痛经、月经不调、小腹冷痛、妊娠下血、宫冷不孕症。艾叶为暖血温经,行气郁之药,能通十二经,偏于肝、脾、肾经,因此,艾叶煮粥后,善于温中逐冷,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生温,熟热为纯阳之粥,是妇科一切虚寒性病的良药。如张促景用艾叶治虚寒性漏下之疾。李时珍认为,艾叶是虚寒性经滞之品。从而证明,艾叶粥是妇科虚寒性经产之病的 取的药粥。 禁忌:艾叶粥亦属温热之粥,凡阴虚血热者不宜服用。 4面粉蒸艾叶 材料:艾叶、面粉适量 制法: 1、将新鲜艾叶去掉硬梗、枯叶,用清水将泥沙淘净,然后按1千克艾叶拌克面粉的比例,掺匀拌散,使艾叶全部沾有面粉。 2、铺入笼屉蒸约30mdash;mdash;40分钟后出锅。蒸熟的艾叶呈灰白色,无浓烈的芳香药味。 3、盛在碗里,调入以香油、辣面、葱、蒜泥等调制的味料即成。 功效:开胃暖胃。 5艾叶阿胶汤 材料;当归15克、川芎15克、熟地20克、杜仲20克、菟丝子20克、川断15克、艾叶4克、甘草5克、糯米15克、白芍15克、阿胶15克 做法:将当归、川芎、熟地、杜仲、菟丝子、川断、艾叶、甘草、白芍、糯米分别用清水略洗,一齐放入砂煲内,加清水4碗,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至药汤约1碗,滤出药汤,加入阿胶溶化,温服,每天1次。或将药渣再加水煎汁,两次药汤中匀加阿胶溶化,分两次服。 功效:益肾养血、健脾安胎;用于肾虚引起的习惯性流产。症见胎漏下血,色淡红,腰酸腹坠,头晕耳鸣,两腿酸软,舌苔薄,脉沉细滑。 6艾叶汤 处方:艾叶(炒)半两、白芍药3分、熟干地*(焙)1两、干姜(炮)半两、阿胶(炙令燥)1两、甘草(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坠堕颠扑,内伤脏气,吐唾出血。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四五 7艾叶汤 组成:艾叶(炒)半两、*芩(去黑心)半两、*连(去须)1两、茯神(去木)1两、桑耳1两、代赭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白茅根(切)1两、白芷1两、阿胶(炒燥)1两、白术3分。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妊娠胎漏下血。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8艾叶汤 处方:艾叶(炙干)3分、桑上寄生(锉,炒)1两半、人参2两、茯神(去木)3分、阿胶(炙令燥)3分。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糯米半合,葱白3寸(并须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主治:妊娠外因惊动,胎内不安,转移不宁。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9艾叶汤 处方:生艾叶(捣,绞取汁)1盏、阿胶(炙令燥)半两、蜜1合。 用法:煎取1盏,去滓,分为2服,温温服之。 主治:妊娠卒下血不止,胎上逼心,手足逆冷欲死。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10艾叶汤 处方:艾叶(炒)1两,芎藭1两,当归(炙,锉)1两,干姜(炮)1两,白术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主治:妊娠胞中虚冷,致胎萎燥不长。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11艾叶汤 处方:艾叶(去梗,炙)1分、白芷1两、阿胶(炙令燥)1两、白术(锉,炒)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连(去须)1两、茯神(去木)1两半、地榆皮1两半、赤石脂(研)1两半、*芩(去黑心)半两、肉豆蔻(去壳)1枚。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 主治:妊娠下痢。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12艾叶汤 处方:艾叶(捣成末)1两、阿胶(炙令燥)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5分,去滓,空腹服之。未效更服。 主治:妊娠堕胎后,血出不止,腹痛。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八 13艾叶汤 处方:艾叶3两、阿胶3两、芎藭2两、当归3两、甘草1两。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纳胶令消,分3服,日3次。 主治:妊娠2-3月至8-9月,胎动不安,腰痛,已有所下。 来源:方出《千金》卷二,名见《产孕集》卷上 14艾叶汤 处方:艾叶半两(细锉,炒微*),生干地*半两,阿胶1分(杵碎,炒令*燥,为末)。 制法:上药和匀,分为2服。 用法:每服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下赤马通汁1合半,搅令匀,不拘时候,放温频服。以愈为度。 主治:伤寒衄血及吐血,连日不绝,欲死。 来源:《圣惠》卷十 15艾叶汤 处方:艾叶1两、诃黎勒1两(煨,用皮)。 用法:以水2大盏,煎至1盏,去滓,分温3服。如人行5里,温再服。 主治:霍乱后,洞下不止。 来源: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一 16艾叶汤 处方:伏道艾叶、生姜各等分,杏仁(生,去皮尖)、松节明子木。 用法:力中杏仁。松节明子木用量原缺。 加减:若便血,去杏仁。 主治:男女虚劳咳嗽,痰涎不止。 来源:《普济方》卷 一 17艾叶汤 处方:艾叶半斤。 用法:以酒4升,煮取2升,分温服。 主治:倒产及子死腹中。 来源:方出《证类本草》卷九引《子母秘录》,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18艾叶汤 处方:艾叶、苎麻叶、槐叶、柳叶、白及、防风、白芷、升麻各等分。 用法:上晒燥,为粗末,入麝少许,以器贮马桶内,点着,令患者坐马桶上,遮紧勿走烟,熏两个时辰。 主治:阴(匿虫)。 来源:《疡医大全》卷二十四 19艾叶汤 处方:防风3两、大戟2两、艾5两。 用法:以水1斗,煮取5升,温洗阴中,日3次。 制法:上切。 主治:妇人阴中肿痛不可近者。 来源:方出《外台》卷三十四引《经心录》,名见《医统》卷八十三引《录验》 20艾叶鸡蛋汤 材料:艾叶50克、鸡蛋2个、白糖适量 制作:将艾叶加水适量煮汤,打入鸡蛋煮熟,放白糖溶化即成。 用法:每日晚睡前服。 功效:温肾安胎。适用于习惯性流产。 来源:民间方 21艾叶粥 材料:干艾叶15克(鲜品30克),粳米克,红糖适量。 制作:将艾叶煎汁去渣。将粳米、红糖放入药汁中煮粥。 用法:早晚温热服食。但月经期间不宜服。 功效:温暖子宫。适用于宫冷不孕等症。 来源:经验方 22艾叶茶 材料:艾叶5g、红茶3g、白糖10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效:温经散寒,理气止血,安胎。 主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月经不调;胎动不安。 来源:传统药茶方。 23艾叶酒方 配方:干艾叶(浓煮取汁)、每一斗米曲用艾叶五两。 制法:上一味,随曲米多少,用煎浓汁拌浸,酝如常法。 用法:酒熟不拘时稍稍饮之,常令酒势相接醺醺然。 主治:治白癞。 来源:《圣济总录》 24艾叶温胃茶 组成:陈艾叶9克,制香附10克,大红枣5枚。 功效: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①受寒饮冷致脘腹疼痛,喜温恶寒,恶吐清水,大便溏泻辨证属寒凝气滞者。②产后感寒,心腹疼痛,得暖则缓,舌苔薄白者。 制法:前二味按原方比例加大剂量研成粗粉备用。每次取药末20克以纱布包,置保温瓶中,每剂加大枣5枚(剖开),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后分次饮用,1日内饮完。 禁忌:胃阴不足或脾胃积热者忌用。 来源:《中医良药良方》 25艾叶蒜汤 做法:大蒜50克,生荷叶20克,生艾叶20克,生侧柏叶20克鲜生地20克,将各种材料混合一起捣成泥,以水煎服,可平逆气、止血。 26艾叶生姜煮鸡蛋 材料:鸡蛋二个,艾叶10克,生姜15克。 做法:艾叶、生姜、鸡蛋(带壳)加水适量煎煮,鸡蛋熟后,去壳取蛋,放入再煮,煲好后,饮汁吃蛋。 功效:月经不调闭经月经量多痛经 27陈皮艾叶茶 材料:艾叶10克,陈皮10克。 做法:上药研末,用纱布包好,放入保温瓶中,以沸水冲泡,焖15分钟,代茶频饮。 禁忌:湿热痢疾,泄泻者忌用。 28艾叶阿胶茶 材料:艾叶5g、阿胶3g、干姜3g、花茶3g。 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养血散寒。 主治:妇女崩中,连日不止。 来源:《养生必用方》。 29香附艾叶茶 组成:制香附80克,陈艾叶15克。 制法:二味按上述用量加水毫升,用文火同煎,待熬至欲干时,去艾叶,取出香附烘干,研成粗末,放暖水杯中,冲入沸水,盖闷10分钟后,代茶频饮。 功效:行气理血,祛除寒湿。 主治:心气痛,腹痛,痛经。 禁忌:孕妇、气虚无滞以及阴虚血热者忌用。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30虎杖艾叶茶 组成:虎杖40克、艾叶炭6克。 制法:上药捣碎,共置保温瓶中,用沸水毫升,泡闷15分钟后,分2--3次代茶饮用。每日1剂。 功效:祛风利湿,行瘀止血。 主治:产时感受寒湿,或服固涩药过早,致恶露淋漓,过期不止,量少,色紫暗,小腹疼痛拒按,脉涩,证属血瘀者。 禁忌:恶露量多,色鲜红,心烦易怒者忌用。 按语:虎杖性味苦平,功能祛风利湿、破瘀通经,在妇科常用治淋浊带下、经闭和产后恶露不下,心腹胀痛。方中配以艾叶炭,主要用于止血。如恶露不下或量少者,可改用当归或丹参10克。 来源:《中医良药良方》 31阿胶龙骨艾叶粥 材料:糯米60克、龙骨末0.3克、艾叶末0.3克、阿胶15克。 做法:取糯米淘洗净,与龙骨末、艾叶末共放锅中加水煮粥,待粥快熟时加入阿胶,烊化后食用,每日2次。 功效:治妊娠胎动不安、腹痛下痢、妊娠流血、产后下痢 用药禁忌1、阴虚血热者慎用艾叶。 2、苦酒、香附为之使。《纲目》 3、血热为病者禁用艾叶。《本草备要》 4、阴虚火旺,血燥生热,及宿有失血病者为禁。《本经逢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a.com/cwsyzy/7615.html
- 上一篇文章: 红小豆的功效与作用,红小豆的禁忌人群有哪
- 下一篇文章: 腰间盘突出有4个典型影响,占3个以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