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普林 http://baidianfeng.39.net/a_dxkfbl/210820/9339343.html

4.15?关于《每日一更》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味中药材-白芷

1.基本信息:

(1)所属分类:解表药-发散风寒药

(2)别名:川白芷、芳香

(3)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4)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5)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风湿痹痛,鼻鼽、鼻渊、鼻塞流涕,带下证,疮疡肿痛。

(6)药材简介:白芷,中药名。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白芷和杭白芷的根。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痹痛等多种疼痛,鼻渊,带下证,疮痈肿*,皮肤风湿瘙痒等。

(7)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

(8)注意事项:本品辛香温燥,阴虚血热者忌服。

2.应用:

(1)临床运用:

①治外感风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之证,常与防风、羌活、川芎等祛风散寒止痛药同用,如九味羌活汤。

②治疗阳明头痛,眉棱骨痛,头风痛等症,属外感风寒者,可单用,即都梁丸;或与防风、细辛、川芎等祛风止痛药同用,如川芎茶调散;属外感风热者,可配伍薄荷、菊花、蔓荆子等药。治疗风冷牙痛,可与细辛、全蝎、川芎等同用,如一捻金散;治疗风热牙痛,可配伍石膏、荆芥穗等药,如风热散。若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者,可与苍术、草乌、川芎等药同用,如神仙飞步丹。

③治鼻渊,鼻塞不通,浊涕不止,前额疼痛,每与苍耳子、辛夷等散风寒、通鼻窍药同用,如苍耳子散。

④治疗寒湿下注,白带过多者,可与鹿角霜、白术、山药等温阳散寒、健脾除湿药同用;若湿热下注,带下*赤者,宜与车前子、*柏等清热利湿、燥湿药同用。

⑤治疗疮疡初起,红肿热痛者,可收散结消肿止痛之功,每与金银花、当归、穿山甲等药配伍,如仙方活命饮;若脓成难溃者,常与益气补血药同用,共奏托*排脓之功,如《外科正宗》托里消*散、《医宗金鉴》托里透脓散,其均与人参、*芪、当归等药同用。

(2)相关配伍:

①与防风、羌活等同用,用于感冒风寒,头痛,鼻塞。

②与薄荷、菊花、蔓荆子同用,用于外感风热。

③与石膏、*连同用,用于牙痛。

④与苍耳子、辛夷、薄荷同用,用于治鼻渊头痛。

⑤与鹿角霜、白术、炮姜等同用,可用于寒湿带下;与车前子、*柏等同用,可用于湿热带下。

3.炮制:

①现代炮制:除去杂质,大小分开,略浸,润透,切厚片,干燥。

②古法炮制:

《雷公炮炙论》:凡采得后,勿用四条作一处生者,此名丧公藤。兼勿用马蔺,并不入药中。凡使,采得后,刮削上皮,细剉,用*精亦细剉,以竹刀切二味等分,两度蒸一伏时后,出,于日中晒干,去*精用之。

《中药大辞典》: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浸泡,捞出润透,略哂至外皮无滑腻感时,再闷润后,切片干燥。

3.性状:本品呈长圆锥形,长10~25cm,直径1.5~2.5cm。表面灰棕色或*棕色,根头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有的排列成四纵行。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辛、微苦。

4.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

(2)《本草纲目》: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出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蛇伤,刀箭金疮。

5.分布:

(1)分布区域:

①白芷:栽培于河北、河南、山西、东北等地。

②杭白芷:栽培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2)道地产区:

①白芷产于河南长葛、禹县者习称“禹白芷”,产于河北安国者习称“祁白芷”。陕西和东北亦产。

②杭白芷产于浙江、福建、四川等省,习称“杭白芷”和“川白芷”。

(3)生长环境:白芷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较耐寒,适应性强。宜于生长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6.药理作用:

(1)主要药理作用:解热、抗菌、镇痛、镇静

(2)其他药理作用:止咳、祛痰、平喘、止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a.com/cwyfyl/10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