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笔记学习版
北京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章绪论①掌握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任务; ②熟悉中药炮制学的起源、发展情况,熟悉重要的中药炮制文献; ③了解中药炮制的有关法规。 节概述 ┍中药:以天然药物为主要来源,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分三种商 品形式①中药材:中药的原药材; │②中药饮片:经过切削、炮制供煎汤剂的中草药。 ③中成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 ┝炮制: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也是我国医药学独有的制药术语。 │┌在古代是指制药总称,在现代多指单味药材加工成饮片。炮制的同义词,历代有炮炙、修治、修制、修合、修事、治削、合和、合药、饮片加工等。 │└“炮”字代表各种与火有关的加工处理技术。“制”字代表各种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方法。 ┝中药炮制: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中药炮制学的任务 ┌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探讨炮制原理,改进炮制工艺,制订饮片质量标准 └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从而不断创新与发展 ?不同专著的炮制名称: ┍张仲景《金匮玉函经》┇炮炙 ┝雷敩《雷公炮炙论》┇书名以“炮炙”,正文多用“修事” ┝缪希雍《炮炙大法》┇炮炙 ┝陈嘉谟《本草蒙筌》┇制造 ┕张仲岩《修事指南》┇书名以“修事”,正文用“炮制” 第二节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中药炮制的起源: ┍起源于用药实践,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中药炮制产生的前提条件①中药的发现和应用; ②火的出现和应用,炮生为熟,形成了中药炮制的雏形(火制); ③酒的发明与应用,产生了辅料制法,充实了药物炮制的内容; ④陶器的发明与应用,创造了必要的工具条件。 ◆中药炮制的发展见下表: 第三节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目前药品生产、使用、检验的基本法规,中药饮片的炮制必须按照以上有关规定执行。 ┍ 药物炮制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在各药项下列"炮制"项,并在附录中列有"中药炮制通则"专篇。 ┝省部(局)级标准——《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全国中药炮制规范》 ┕地方标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大多制订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炮制规范》,作为各地饮片生产、经销部门的执行依据。 中药炮制发展 本草著作 作者 成书年代 学术价值 春秋战国~宋代 (B.C.~A.D.) 炮制技术起始和形成 1《五十二病方》 是我国最早有炮制内容记载的医方书。“止出血者燔发” 2《*帝内经》 \ 战国至秦汉 ①从中可见当时已注意到有*药物的炮制~“治半夏”②“角发”、“燔治”即是最早的炭药~血余炭;“口父咀”~当时的切制饮片 3《神农本草经》 \ 汉代 (东汉末年) ①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总结了汉以前的医学经验 ②收载药物种,分上、中、下三品 ③对药物的产地、采集、药物真伪鉴别有些概括 ④书中总结了四气五味、七情配伍等基本原则,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理论的基础 4《金匮玉函经》 张仲景 东汉 ①开创了药物生熟异用学说的先导; ②阐明了药物粒度与药效的关系 5《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 南北朝(梁代) (-年) ① 次系统归纳炮制技术,说明了部分炮制作用 ②首创药物按自然属性分类法;又创诸病通用药 ③7卷,载药种,分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 ④记载了药物的性味、产地、采集、形态、鉴别等内容 6《雷公炮炙论》 雷敩 南北朝(刘宋) ①我国 部炮制专著,标志着本草新分支学科的产生,载药种 ②创建了炮制新方法,概括炮制作用,广泛运用辅料炮制药 《新修本草》 7《唐本草》 李绩 苏敬 唐代 (公元年) ①我国历史上 部官修本草(世界上 部药典) ②全书54卷,载药种,新增药种 ③全面总结唐以前的药学成就,图文对照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 《本草拾遗》 陈藏器 唐代(年) ①10卷,收载《唐本草》未载药物种 ②根据药效分列10类,成为中药按功效分类的发端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8《证类本草》 唐慎微 宋代,金元时期 (年前) ①全书31卷,载药种,新增余种 ②集宋以前之大成,首创方药并收,有学术价值、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 ③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9《太平圣惠方》 王怀隐 北宋(年) 始载乳制法;强调炮制的重要性 10《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陈师文 宋代 强调“凡有修合,依法炮制…”特设“论炮炙三品药石类例”专门讨论炮制技术 金元、明时期 (~) 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11《汤液本草》 王好古 元代 引李东垣“用药心法”,并有“去湿以生姜,去上隔痰以蜜”的记载 12《十药神书》 葛可久 (首提炭药止血) 首次提出炭药止血理论“大抵血热则行,血……见黑则止。”“十灰散”为其名方 13《本草蒙筌》 陈嘉谟 明代 次系统概括了辅料炮制的原则 14《本草纲目》 被誉“东方百科全书” 李时珍 明代(年) ①全书52卷,载药种,新增药种,药图幅,附方6条 ②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为古代 型的药学专著 ③17世纪传到国外,译成多国文字,为当时世界上 的百科全书… 15《炮炙大法》 缪希雍 明代 ①我国第二部炮制专著,收载了种药物的炮制方法; ②将前人炮制方法归纳为“雷公炮炙十七法”;③提出药物贮藏保管之法 清代 (~) 炮制品种与技术扩大应用时期 16《修事指南》 张仲岩 清代 ①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收载了种药物的炮制方法 ②系统的论述了各种炮制方法③进一步深化炮制理论 17《本草纲目拾遗》 赵学敏 清代(年) ①除各种炮制方法外,还记载了相当数量的炭药(炒炭存性) ②全书10卷,载药种,其中新增种(如西洋参、冬虫夏草、鸦胆子等 ③对《纲目》进行了大量的补充和重要的修订 现代(~ 炮制振兴和发展时期 《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 《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等 ①整理了各种炮制经验 ②编写了各类炮制专著 ③炮制研究被列入国家攻关项目 第二章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①掌握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②熟悉炮制如何影响临床疗效; ③了解传统制药的原则。 节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 清代《修事指南》的作者张仲岩指出:“炮制不明,药性不确,而汤方无准,病症不验也”。 这段话反映了炮制与药性、医疗活动、临床疗效的关系。强调了临床用药必须注意炮制品药性的改变以及炮制品的选择应用,以对症下药,取得疗效。 一.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指导中医临床施治的基础。 二.中药成分复杂,常一药多效。 ┝相资为制(从制):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相畏(/杀)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副作用。 ┕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以免损伤正气。 ?注:对服用后有不良反应的药物,“相恶为制”与“相畏为制”意义相似。 二、具体方法┍①制其形:改变药物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 ②制其味:调整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 ③制其性:改变药物性能 ┕④制其质: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性质,包括药性和功用。 第四节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一、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①经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 ┝②经炮制,使药物性味增强 ┕③经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 二、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①炮制改变性味,可以改变其作用趋向,尤其对具有双向性能的药物更明显。 │·《本草纲目》云:“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 ┝②辅料有影响,通常酒炒性升,姜汁炒则散,醋炒能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③生升熟降。 三、对归经的影响:中药通过加热和辅料炮制,可改变其归经或引药入经,使其功效更专一。 ┍①以辅料炮制药物,引药归经。如醋制入肝,蜜制入脾,盐制入肾等 │ ┝②增强药或改变物对其中某一脏腑或经络的作用。 │·益智仁入脾、肾经,具有温脾止泻、摄涎唾、固精、缩尿等功效;~盐炙后则主入肾经,专用于涩精、缩尿。 │·知母入肺、胃、肾经,清肺、凉胃、泻肾火;~盐炙后则主要作用于肾经,可增强滋阴降火的功效。 │·青皮入肝、胆、胃经;~醋炒后可增强对肝经的作用。 │·生地可入心经,以清营凉血为长;~制成熟地后则主入肾经,以养血滋阴、益精补肾见长。 四、对药物*性的影响“生*熟减”,*性中药,经炮制,使其由大*减至低*甚至无*,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①使*性成分发生改变 ┝②使*性成分含量减少 ┝③利用辅料的解*作用 ┕④增强机体对药物*性成分的解*能力 第五节炮制与方剂疗效的关系 一、提高方剂疗效:增强方剂中药物的作用;保证方中各药比例准确,发挥配伍后的作用;增强对病变部位的作用;突出临床需要的药效而提高全方的临床疗效。 二、消减方中部分药物的不良反应,利于治疗1、消除药物本身不利于治疗的因素 2、调整辅助药物的药性,制约方中主药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三、调整方剂部分适应证,扩大应用范围 四、适应方剂的剂型要求,保证临床安全有效 炮制对制剂的影响 一.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炮制品种的要求 ┍①中成药处方固定,对药物的炮制品种要求相应固定。·[七宝美髯丹中主药何首乌选制品,取其乌须发、强筋骨、固精气之功。 ┕②汤剂对药物的炮制品种要求灵活多变,常依用药意图而定。 ·[四逆汤~用于阳气被遏,四肢不温,宜用生柴胡辛散透邪升阳;用于胁肋疼痛,宜用醋柴胡疏肝止痛 二.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的外观质量与内在质量的要求 ┍①饮片的外观质量从形态、色泽、气味、质地来控制。对形态的要求,汤剂比中成药严,对色泽、气味、质地要求,基本相同。 ┕②饮片的内在质量主要指有*成分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指标。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的内在质量都应严格控制,尤其是有*中药。一般中成药的要求高于汤剂。 三.不同剂型及辅料对炮制的要求 外用剂型,如锭剂、膏剂、洗剂等,系局部用药,不经消化道,可用经净制后的生品。中成药所用的辅料简化了某些药材的炮制,如蜜丸制作中也用蜂蜜,除赋形外,其目的部分地与蜜炙法相同,故理中丸生产时,采用生甘草;用汤剂时,常用蜜炙甘草。某些剂型中,可根据工艺要求,直接以洁净的药材适当破碎后入药。如在中药注射剂和提取某类或某种成分的片剂中。例*连素片。 ☆问答:中药为什么必须炮制? ·这是由中药材自身的特点及临床用药的要求所决定的,来源于自然界的药材,常有以下情况: 混有杂质,非药用部位,不能保证剂量的准确,影响疗效。——净制→洁净药材。 植物药体积粗大,不利于按量调配。——切制→大小适宜的饮片。 矿物药质地坚硬,不利于粉粹煎煮。——煅→质脆易碎,便于调剂和制剂。 动物药具腥臭气味,不利于服用。——炮制→矫臭矫味。 *性药材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炮制→降低或消除*性,安全有效。 气味峻烈的药物,易产生副作用。——炮制→缓和药性,减少副作用。 中药炮制后可以增强疗效,扩大用药范围。 因文章编辑篇幅有限,共16章,目前只编辑了两章。 会员资料群上线啦!!! 如需更多资料并有需要下载电子版的同学,可加入会员资料群 会员资料群提供 免费下载服务,并持续更新 终身会员价:9.9 入群方式:请添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a.com/cwsyzy/7010.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讲座每天一味中药白芥子
- 下一篇文章: 乐山妈耶他喝一口自己泡的药酒后直接